第468章周老师的愿望(1 / 3)

其实。

李牧并没有写剧本的念头。

毕竟他都三十多岁,在这个年纪从零开始往往更困难一些,不过在了解到凌志和张心蕊的事之后,他特别想将他俩的故事搬上大银幕。

因为想。

所以他就做了。

假设能做到自己满意,顺便再出一个满意的结果,那显然更好。

但李牧也清楚这种可能性微乎及微,所以李牧的期望值很低,首先写出剧本,然后找电影公司拍摄,最后搬上大银幕,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实属不易,至于能卖多少钱,那不是李牧所关心的,他只希望有人能够喜欢。

哪怕这部分人很少很少,但只要有人会因某個片段,某个对白产生共鸣,那就不枉他花时间踏入自己从未进过的领域。

正在教两个孩子做作业的周老师。

她时不时看向自己老公,那是柔美的弧光中偶尔流露出诧异的之色。

李牧看广告类书籍,她不奇怪。

看一些陶冶情操的诗歌散文,周老师也不好奇。

偏偏她老公居然捧着一本关于写剧本的书籍,仔细翻阅着,偶尔看到不理解的地方,他还会拔掉钢笔的笔帽,在字迹下面画上一条波浪,这是重点关注的符号。

一边看书。

李牧一边运用自己的思维,将场景想出来。

这样的方式,李牧也不知道那些专业编剧会不会用,反正他只会这样做。

看了一个多小时。

李牧走进厨房,为茶杯里添加一些开水。

没做过的事,做起来确实很难,李牧偶尔想出一些画面,可却没有承接的另一组画面。

最后李牧索性放下书。

他打开电视机,找了一部评分八点三的爱情片慢慢看起来,李牧看得不是内容,而是看这部爱情片的编剧是用怎样的方式推动剧情,很多事就是这样,看似很简单,可一旦自己动手时,才发现连一丝头绪也找不到。

尤其。

李牧还不是什么情感大师。

想起情感大师。

李牧忽然觉得自己这部《如果》的剧本上再增加一个类似徐建华这样的角色,不仅可以衬托主角的性格,顺便还能冲淡爱情片的伤感情绪。

李牧很少看电影。

但他知道中国电影市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爆款大多出自主旋律和喜剧片,其他类型的爆款倒也有,可相比起这两类,数量少的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