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少年(2 / 4)

诸天谣 龙七二十一 1385 字 7个月前

这行人又钻进了雾里,越走越远,渐渐瞧不清楚身形,仿佛皮影。

只一盏茶工夫,他们就彻底消失了,好像没有来过一样。

茅屋前坪传来洪亮的“咯咯哒”鸡啼,连续不断。随即一把谷子洒在地上,鸡儿蜂拥啄食,似乎扑扇翅膀爆发了争斗。有一位老人家在自言自语:“瞧你这神气劲,讨赏来着呢。谷子多,不要急,让它们也吃一口……一天一个蛋,正好可以给俺红儿补身子……”

少年缓缓蹲下,将手中虾米放进水塘。那虾在他手中本来是奄奄一息模样,一进水立刻生龙活虎游走。塘边一条粗大的黄鳝把头探出水面呼吸,俟水波微微一荡便迅速沉下,吐出一串细密的小气泡。

雾汽里响起了苍凉的京腔,越来越近。

“这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站立营门高声叫,大小儿郎听根苗。一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向前个个有赏犒,退后项上吃一刀。三军与爷归营号,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

一个肩扛硕大旅行袋的黑瘦矮小中年男人出现在水塘对面,想是走热了,放下袋子解开衬衣领口的纽扣。

他颧骨凸出,双腮凹进,额上密布皱纹,面相苍老。衬衣和裤子皱巴巴,沾染了油垢的西服上衣松松垮垮,一看就是地摊货,也不晓得把袖标摘掉。脚上倒穿着一双崭新的高档旅游鞋,显得有点不伦不类。ъΙQǐkU.йEτ

中年人抬起手臂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喊道:“江哥儿,一个人蹲在塘边干什么?”重浊的湘北土话里流露出一丝普通官话腔调,显然经常走南闯北。

少年不回答,也不抬头,眼睛死命盯着汉子在水中的倒影。风乍起,水波荡漾。那个影子一下子拉长,一下子缩短。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汉子土里土气,脱口却是几句古雅韵文,重新扛起旅行袋沿水塘走向茅屋,边走边说:

“江哥儿,是不是在学古人临水观鱼呀?庄子同一个和尚在水沟边看鱼,庄子说‘鱼乐’,和尚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瞧这嘴皮子耍得,啧啧,端的厉害。我看和尚还可以这样接下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哈哈哈。

不要小看嘴皮子,诸葛亮靠它可以骂死人,比用刀子还厉害。你呀你,要不然不开口,一开口往往把人呛死,还特别喜欢打岔。这样不行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