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好诗(2 / 6)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299 字 7个月前

势,写出了我大唐儿郎的豪气,好,来,让诸位爱卿看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安东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一名大臣读着读着,脸上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好诗,好诗啊!我大唐男儿理应如此。”

“好诗,李将军这首诗,写出了我大唐男儿的豪情,好诗,真是一首好诗啊!”

众大臣对李安所写的这首诗颇为赞赏,对李安本人更是大加赞赏。

这首诗其实是安史之乱后,大唐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只是被李安改动了两个字,将关山改成了安东。

毕竟,情况有所不同吗?安史之乱后,大唐急需收复关山五十州,而此刻,大唐并没有丢失这些土地,只有安东都护府等边远之地丧失了一些土地。

自从大唐帝国与新罗联军大败高句丽之后,大唐便在高句丽之地建立了安东都护府,治所就在今天的平壤,统治区域包括辽东半岛全部,**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括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面积非常广阔。

但随着渤海国和契丹族的强势崛起,大唐的安东都护府遭到了重大威胁,并不断迁移治所,上元三年治所迁往辽东城,仪凤三年迁至新城,万岁通天元年,由于契丹族反唐,大唐朝廷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交通竟一度被中断,开元二年治所迁往营州。

从平壤一直迁往营州,这不仅体现在治所的位置更靠近内地,更反映了大唐朝廷对安东都护府故地的控制越来越薄弱,原本属于大唐安东都护府的地盘,现在很多都已经不在属于大唐,或者说名义上属于,但实际根本就无力控制,而且,还要随时面临东北各族的反叛。

李安这首诗提出收复安东五十州,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发兵攻打渤海国和契丹族,从而彻底解除这一威胁,让安东都护府一带,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挑衅强大的大唐帝国。

至于安东一带脱离大唐控制的州郡,则远远不止五十州。

李安的豪情已经显露出来,这让身为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有些坐不住了,李安诗中所表达的是收复安东都护府失去控制的州郡,而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就在营州,这一块正是他负责的区域。

也就是说,李安这首诗表达了有志气大唐男儿的英雄气度,但在安禄山耳中,却大有催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