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市场经济元年(2 / 6)

对于某个西方面孔的男子吟诵这样一首古词,林素已经没有了太多惊讶,这是一个26岁就白手起家积累了3000亿美元巨额财富的家伙,他身上再发生任何事情,似乎都不会让人意外。

不过,注意到A女郎崇拜的目光和陈晴演奏时顾盼含情的眉眼,林素又忍不住生出些许腹诽。

现在是秋天呢。

刚刚的这首却明显是一篇早春词。

意境根本对不上嘛。

正这么想着,结束一首《姑苏行》的陈晴停下演奏,捧着竹笛礼貌地朝两边轻轻鼓掌的西蒙和艾莉森微微躬身,接过男人递过来茶杯,道过谢,啜了一口,才道:“维斯特洛先生,真没想到,您竟然知道元朝词人虞集的这首《风入松》,太让人惊讶了。”

西蒙姿态随意地捧着一杯茶,微笑中带着些许促狭地朝林素示意道:“林小姐或许在腹诽我在秋天里附庸风雅地错用了一首描绘早春的词呢。”

林素差点把刚刚捧起的茶杯丢出去,心虚地连连摇头:“没有,维斯特洛先生,我没有。”

陈晴看了眼心虚慌乱的林素,说道:“林姐大概是不太懂得这些。虞集的这首《风入松》重在遣怀,更倾向于一首‘归去词’,言语间都在表达词人希望摆脱俗世烦扰归隐田园的心情,和词中季节的关联不大。维斯特洛先生平日里肯定非常忙碌,偶尔难免产生和虞集类似的想法,要不然也不会在百忙之中赶来中国短暂休憩。所以,刚刚这首词和您的心境再契合不过。”

西蒙听陈晴说完,微笑道:“你很会说话。”

“谢谢,”陈晴眉眼弯弯,道:“说起‘归去词’,维斯特洛先生您知道陶渊明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正是呢,”陈晴点点头,道:“陶渊明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桃花源记》,讲述一位渔人误入前朝遗民隐居之地的故事。大部分考证都倾向于这篇文章的渔人经历是陶渊明杜撰,不过,中国很多地方都自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阳朔这边也有一处,很美呢,维斯特洛先生下午要不要去看看?”

“好啊。”

刚刚从心虚慌乱中回过神来的林素听着陈晴和西蒙·维斯特洛侃侃而谈,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多余。

甚至产生了一些‘以牙还牙’的心思。

昨天她是怎么在领导面前编排自己的,她或许也应该这么做一下。HTtρs://Μ.Ъīqiκυ.Π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