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2 / 3)

宋缔 我欲乘风归 1155 字 8个月前

们要把蔡伯俙生吃了才会甘心!

“另外传旨蔡伯俙,让他莫要耽搁,赶紧去办正事,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给杨烁和石元孙两人处理,刘德召只需领兵便可!”

三才躬身退去道:“奴婢遵旨!”

赵祯的目光跳过宫墙望向远方,他必须这么做,倭国对于大宋来说很重要,或者说对大宋的将来很重要,他这么做是为了对付辽朝,也是为了保护蔡伯俙等人。

凡是和此事扯上关系的人都将受到朝臣的指责,赵祯太了解这些文人了……

最关键的是会影响自己的计划,殖民倭国的计划,屯兵倭国的计划都将受到影响,在这一点上赵祯绝不会允许有人打扰,这也是赵祯现在极力维护蔡伯俙的原因。

但当蔡伯俙把一切办好,从海外回来的时候,赵祯便不会再全力保护他,甚至会收掉他的文资以及所有差遣,这并不是卸磨杀驴,而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天子无情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一国之君有的时候就是要牺牲掉一些东西,以此稳定这个国家。

从文德殿“溜走”赵祯独自一人在勤政殿之中,并且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他在翻看从倭国送来的奏疏,从最开始到现在的所有奏疏。

通过这些奏疏赵祯了解到了所有发生的一切,其中鼠三的奏疏写的最中肯,他没有因为是蔡伯俙的副手和故交而袒护他,所有的话,每一个字都是如实禀报。

赵祯非常庆幸蔡伯俙最后的念头被压制住了,一旦他领兵反攻平安京,这将是一场灾难,对于大宋来说威慑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若是蔡伯俙与倭人交战,以武力迫使敦良退步,那意义就全都变了。

赵祯不需要倭国成为大宋的一部分,但却需要对倭国的控制,看似是一个东西其实不然。

两者最大的区别便在于武力威胁和武力讨伐,现在的情况是大宋的军队乃是驰援被困于倭国的使团,并未率先用兵讨伐,而倭国的妥协与臣服乃是因为对大宋的不敬,这是他们付出的代价,并非大宋的的攻伐所得。

事情最终的结果便是倭国皇帝妥协了,从蔡伯俙的奏疏中可以看出,此次敦良是真的被吓怕了,大宋的火炮对倭人造成的震慑是空前的,许多人大喊这是神罚,也是因为倭国皇帝对君权神授的不断加强,倭国人甚至觉得这是大宋皇帝这位真龙天子派遣天神前来惩罚倭国的。

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