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再颁恩旨,华夏新风(1 / 4)

不得不说,大明皇帝朱元璋越来越倦政了,直到卯时四刻(六点左右),才御驾承天门开始早朝,比预定的早朝时辰足足晚了一刻钟。

这在洪武十一年之前,这是完全不可想象之事——朱元璋肯定是早一刻到场,而绝不会迟到。

但是,洪武十二年,朱标东征扶桑归来之后,就出现了一点苗头——朱元璋开始踩点上朝。

到了如今的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晚一刻钟上朝,都快成常例了。

本来群臣们以为,今天比较重要,皇帝会重视一些呢。结果,还是如同绝大多数时候一样,姗姗来迟。

不但姗姗来迟,还把今天的朝会,交给太子朱标主持。朱元璋微微闭着眼睛,似听非听,就算不能说是“消极怠工”吧,也是一副“父有事子服其劳”“没事儿少劳烦我”的模样。

简短截说,大约花了一个时辰左右,朱标将今天朝廷的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后,站起来,向着朱元璋微微躬身。

“洪武九年,父皇颁布五大旨意,施恩天下。如今,已过去五年了。这五年来,我大明国势蒸蒸日上。父皇是不是继续颁下恩旨,让天下人和朝廷一起,分享国家强盛的荣光呢?”筆趣庫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吾儿此言甚是。来人啊,宣旨!”

“遵旨!”

自然有两名展表官上前,将一份黄陵圣旨打开。再由一名宣表官,站在奉天门上,当场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夫华夏者,有服装之美曰华。有礼仪之盛曰夏。礼仪,诚我华夏之根本也。然则,崖山之变,华夏亡于胡虏之手,我华夏礼仪大染腥膻矣!今官僚相见辄以跪一足以为礼,拜则以叩头为致敬。既拜,复跪一足。我华夏男儿膝下有黄金,焉可如此卑躬屈膝乎?此乃元胡之风也,朕深恶之!着从今日起,凡内外诸官,每旦会于公堂之上,必肃揖,然后就坐,幕官亦须先揖长官,乃退就幕署。其属官见上官,必序立堂阶之上躬揖,上官随坐随立,拱手答礼,幕官答揖如初见。及以事出,隔旬而还见上官,则行再拜礼,见幕官亦然,上官则拱手答礼,幕官答拜。品秩等者互揖……其余一切胡礼,悉禁勿用。”

这道诏书非常长,宣表官足足念了一刻钟才念完。

这道诏书的核心原则,其实就是一条:最大程度上减少跪礼!

它详细规定了,官员们之间相见,平民百姓之间相见,乃至于军民百姓见官员,见皇帝,见太子之间的各种礼仪。

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