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韩店之战,胜利的曙光(1 / 4)

第二天一早,朱标在观音奴四女的服侍下起床,吃罢了早饭后,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邓愈、汤和、冯胜、朱亮祖、杨璟等诸将招来,商议收复山陕之事。

朱标一直想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和王保保、关中四军阀,进行决战,一战定西北地区的归属。

但是,这个完美的计划,一直制定不出来。

很简单的道理,决战这种事就像是谈恋爱,必须双方都有意思,才能进行。

比如塔尔湾之战吧。

朱标手下有五万左右的兵马,脱因帖木儿手下是七万军。朱标觉得自己手下士卒精锐有胜算,脱因帖木儿觉得自己兵力占优势有胜算。双方都觉得自己能赢,这场塔尔湾决战才打起来了。

如果朱标麾下是三十万军呢?人家脱因帖木儿才七万军,傻了才和他决战?脱因帖木儿要么死守汴梁,要么放弃汴梁逃之夭夭。朱标指望一战灭脱因帖木儿的主力,是不可能的。

现在难就难在这里了。

塔尔湾之战,吴军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王保保和关中四军阀,又不是傻的,为什么要和吴军硬碰硬呢?

事实上,不仅朱标没什么好办法,就是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朱文正等天下名将,都没什么好办法。

商议的最终结果,是探进攻山西,随机应变,尽量寻求决战。

如果实在没决战的机会,那也没办法。只能像攻打张士诚那样,一个个城池,慢慢磨过去了。

原本朱标进攻大都的军队是二十三万,经过杨璟的补充,达到了二十八万之众。

不过,古北口长城要留一万五千军,防备草原。燕山一线留三万军,防备东北军阀纳哈出。筆趣庫

北平也得留两万军啊!

整个河北地区各城池,再留三万军,不过分吧?

算来算去,朱标用来进攻山陕的兵马,也就二十万左右。

没办法,这个时代军民百姓南北之分的执念太浓了。朱标率军打张士诚的时候,降军稍加整训就能用,部队越打越多。

现在,那些北方降军却是并不可靠。他们能够两不相帮,已经是朱标**手段足够高明的结果了。

不可避免的,尽管朱元璋都调了两次援军了,朱标手中能用来进攻的部队还是二十万左右。

不管怎么说吧,三日后,朱标命朱文正率两万军守北平(大都)。

他自己亲率二十万吴军主力,出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