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靖康耻,今稍雪(1 / 4)

朱标之所以在出征之前血祀黄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北伐决心,团结山东之义士,震慑山东之不臣!朱标把话说到如此地步了,若还有人想趁着吴国山东兵力空虚,搞什么幺蛾子出来,别怪朱标秋后算账。

另外一方面,则是尽可能的鼓舞军心了。筆趣庫

此去河南,朱标手中的军力,只有五万众!虽然是吴国最精锐的兵马,但还是少了点。

河南这边?

洛阳,有王保保的弟弟脱因帖木儿驻守于此,麾下精兵五万!这五万军,可不是山东王宣父子手下的鱼腩部队,而是察罕的老底子,战力着实不凡。顺便说一句,王保保的家眷,是在洛阳而不是山西太原。王保保用来守家眷的兵力,能不精锐吗?

汴梁,是军阀李克彝的两万大军,照样是察罕的老底子!

其他地方,还有零零散散的大元兵马,三万左右。

非但如此!

战事发展到了现在,王保保会不会和关中四军阀和解?他们会不会,一起来援河南?

朱标并不清楚。

无论王保保还是关中四军阀,手中都有不下于二十万的大军。

所以,在最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朱标这五万军要对付的,就是五十万大元兵马。

为帅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未虑胜先虑败。

朱标怎可不慎之又慎?

那么,朱标为什么不等三十万大军一起走陆路呢?那当然是因为,如果说,现在大元内部一致对外的可能是一的话,那再过两个月这个可能会达到十!

一言以蔽之: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以快打慢,不给敌人联合的时间!但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做好敌人已经联合的打算!

当然了,一般来讲,当你对最坏的打算做足了准备之时,最坏的场面反而不回来了,甚至会迎来最好的场面。

十日后,朱标、常遇春,率五万大军弃舟登岸,进至汴梁之北的陈桥。

没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个陈桥。从那以后,华夏历史结束了五代乱世,掀开了新的一页。

今天,同样有一件改变华夏历史的事情发生!

“左君弼,参见征虏大将军!罪臣不识天时,对抗天兵。蒙王上洪恩,不但不咎既往,反而归还罪臣家眷,晓罪臣以大义。如今,罪臣已经幡然悔悟矣,愿携汴梁军民百姓八万三千五百人,归降!”

左君弼手捧着汴梁的军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