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下潜夺宝(1)(2 / 5)

……

后续没有继续听下去,因为怕惊动了在旅店里讲话的他们,所以匆匆地离开了旅店,朝着大佛进发。

八仙山大佛,就在龙华古镇西面的八仙山上。海拔891的山峰上,远远望去,像一道高耸入云的屏障,常年白云缠绕,仿若仙境。山顶还有一望无垠的茶园风光,可观云海日出,远眺老君山,近观五指山。

他们登山登顶来到山顶处,看到了一尊释迦牟尼立像,高32米,雄伟庄严。大佛面视东方,足以让人敬畏。

路星辰道:“这就是这尊无名大佛,不知年代,不知来历,就这么一尊大佛,东西会藏在那个地方呢。”

没有人知道释迦牟尼大佛像,究竟是何人何时兴建,何人雕造,都无人知晓。从佛像外形来看出其造型风格是少数民族。

到底是谁,想在这里修造这座大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意图。

真是个谜团。

无论屏山县志,还是马湖府志里,都没有记载这座大佛。镇上连一座不足10米的卖鱼桥,都能记载,这么一座大佛,居然无人记载,真是奇怪。

虽然有关部门说这座大佛修于明代,可是专家是根据龙华古镇居民的来源,确认,因为这个镇的居民最早可追溯至明代,之前的居民是谁,不得而知啊。

路星辰道:“我猜猜,这里的居民,在明代之前的居民,或许死于宋元之际,或者元明之际,被某股势力屠杀了原住民,或许是为了某种意图。”

陈长青道:“大佛,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找找,其他地方有……洞府。”

紧邻八仙山大佛的右侧,“丹霞洞”三个字格外显眼,“玉皇洞”“遇仙桥”,一系列相对小型的神仙塑像,也和大佛连成了整体。根据介绍,除了大佛外,这里还有建立于19世纪,与大佛紧邻呈现T字形排列的丹霞洞石窟群,都是供奉道教神像的地方。

“石壁宏开,天自当年储佛地;道源一贯,人从此日仰神功。”丹霞洞中门前,一副看似普通的对联,却暗藏诸多深意。根据分析,大佛身世或者与此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当然具体的意思是:丹霞洞开壁修建时,大佛已经在此,而丹霞洞修建后,不仅能让后人瞻仰佛家精神,也能感受道家诸神之神圣。

而在“丹霞洞”门匾上,依然清晰可见当地知府的落款。

再回头看大佛,无颈无脚,可能是未完工的作品,估计大佛逢战乱而未能完工。大佛的造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