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意有所指(2 / 4)

,他去找老八。

找出主意的,他去找大老黄。

找阴损的,他问钱寂。

找道德制高点,他寻北门御庸。

找莽的,他使唤皇子们。

哪怕是日常什么事,他也是习惯性的问王海。

唯独周正怀,唯独老周,从来不在韩佑的考虑范围之内,当个对自己关照并且很慈祥的大伯就好。

现在韩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小看天下英雄了,身边好多上了岁数的人,仿佛都深藏不漏。

最开始让他意外的就是软饭硬吃的大老黄,然后是老爹,可谓让他刮目相看怀疑爹生了,现在连老周都给他一副深藏不露的模样了。

其实不是韩佑最近膨胀了,而是一直都很膨胀。

能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尤其是上了岁数的,哪个不是老狐狸,这些人的人生阅历、智慧根本不是年青一代可以比拟的,只不过他们很多人都是不愿意招惹是非罢了。

朝堂上那么多急于表现自己,天天耍存在感的,天天自诩为算无遗策智慧高超的,别说混的如鱼得水了,活着的都没几个。

周正怀执掌户部,岂会是老眼昏花之辈。

在户部当尚书,天天挨骂,天天背锅,可这老头一两肉都没掉,活的最滋润,现在又成了三省大佬之一,足以证明很多很多事情了。

实际上老周还真没怎么关注高句丽的事,他光知道两个已知条件,一,高句丽的王是女的,二,女王的哥哥来大周这边当使节,和避难似的。

就靠着两个已知条件,周正怀觉得高句丽内部王庭的女王政权并不稳固,仅此而已,然后,说对了。m.bīQikμ.ИěΤ

其实真正令人震惊的,并不是周正怀如何“蛊惑”高明临,而是说完这番话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看了眼书案后的天子。

就是这一眼,让钱寂、赵泰、韩佑,包括文武,都是心里大为震惊,让人不得不怀疑,周正怀这一番话或许不止是说给高明临听的,也是说给大周皇帝周恪听的。

从某些方面来看,老八的情况和高句丽女王相似,很相似。

所以韩佑带着一群皇子在南关外开疆拓土,老八才那么高兴,那么兴奋,因为老八也是“得位不正”。

换句话说,老八同样可以将“国内”的矛盾转向“国外”,由此让国内空前的团结,只要是取得了好的结果,同样再无人敢质疑老八的皇位以及权威性。

最早提出灭瀛的,是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