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有钱便是无钱(2 / 3)

济长垣发展。

暴打第二顿比方,现在韩佑拿出几万贯,找个地方买点地,没问题,可要是他买很多很多地的话,那就不是原价了,更不会便宜,不但要多花几倍,可能根本买不到。

就是说他个人花销行为,花的钱越多,越不值钱,钱还是那些钱,个人花销,吃喝玩乐,都可以,买大量粮草、土地什么的,门儿都没有。

其实这种情况下,最遭罪的还是老百姓。

年前各地受灾,不少百姓变成了流民,为了活下去,以极低的价格售卖了名下的地契,当与官府勾结的世家和地方豪绅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后,再以高出三倍,五倍,乃至十倍数十倍的价格售卖,自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土地在百姓手里,被逼无奈卖出去的时候是贬值的。

世家买了之后,到了他们的手里,又翻倍升值。

如果世家只是巧取豪夺拿了百姓的地也就罢了,这群**连“人”都买,流民活不下去了,连口吃的都没有,只能卖身为奴。

百姓手里没有钱,没有地,还没了自由,财富都握在世家手里,而世家又黑,总是零元购,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钱财就无法流动,不准确的说,在南地银票几乎就是数字罢了,不是没价值,只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那么经济和钱财流动的主要群体也只剩下世家了,有钱的越有钱,**的越**,世家进行数额巨大的经济活动也如同回到了最初的原始状态,以物换物。

就好比赵家,需要大量的物资,大宗采买,那么就几乎很少动用银票,而是进行交换。

现在韩佑要拿出五十万贯银票购买大量物资用在南关,那么这五十万贯实际购买力可能只有十万贯,或者更少,要是以他的名义去购买,说不定都买不着。

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本朝才出现,前朝就这个熊样,都说南地富裕,南地的富裕是建立在百姓穷苦的身上,就比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外加一个马斯克,那么他们的平均资产在五百亿上下,和百姓平均存款五十万的情形差不多,就很奈斯。

南地不止是经济体系近乎崩坏,最大的问题还是民生,大量的百姓都变成了隐户,变成了世家和地方豪绅的奴户,他们无法为国朝和百姓尽到应尽的责任,反而是成为了世家手中最大的财富。

“大皇子殿下还是兵力太少。”

韩佑撮着牙花子,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可不是兵力太少吗,早知如此的话,韩佑都恨不得将三枚兵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