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论语与脑子(2 / 3)

记名的“销冠”,以及其他参加殿试的考生本就是名门望族,天子不愿再让他们的家族如虎添翼等等原因,最后,小陈就成了状元。

为什么说这个状元郎含金量高呢,大周朝元年,又是科考改制,只要为官不出问题,仕途前途无量,有生之年干到六部侍郎不是什么大问题,使使劲的话再加上点机遇,弄个尚书当当都不是没可能。

对陈永志这个刑部左侍郎来说,他本身没什么根脚,出身也不是世家豪族,可一旦儿子成了状元郎,对他也大有帮助,说通俗点就是族谱可以从他爷俩这单开一页了。

陈玉安得了状元后,将情况一说,老陈知道了,好大儿能当状元,韩佑功不可没。

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不管韩佑当初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在他的干预下陈玉安成了状元。

这么大个恩情,陈永志怎么能不“还”。

官员最怕欠人情,一旦人情欠的太大,还的时候也就越为难。

韩佑就是为了传一个监正,哪怕这个监正是赵家人,对陈永志来说都是小事一桩,还可以说陈永志觉得“不够”,这件事太容易办了,将军的恩情,根本还不完。

这是陈永志的反常的原因,至于刑部尚书吴定弼,周老板也给分析出来了。

当官的就没有不想再往上走一走的,尚书之上只有三省话事人了,正二品,或从二品,臣子的天花板了,再往上也就是皇亲国戚、亲王、君王,或者帝师、太子少师这类虚衔,臣子够不着。

吴定弼也想上进上进,三省制的事,他已经知道了。

不参与进来还好,他不想得罪赵家。

可要是能参与进来的话,中书令,他肯定没机会,可门下省的侍中,只要天子能看上他,他自己再努努力,没准还真能有点机会,毕竟之前天子嘉奖过他。

三省,中书令被天子内定了,肯定是钱寂,这个是天子的底线,其他朝臣和世家不会去太强硬的争,争了没意义,得不偿失。

那么肯定要争侍中,既然争的话,天子就要找一个能获得一部分世家和臣子支持的人,而刑部尚书吴定弼就有这个优势。

韩佑是谁,天子亲军,某

ъΙQǐkU.йEτ种程度上代表天子,给韩佑一个面子也是对天子释放一个信号,老八,只要你肯让我当侍中,我就管你叫八爸,八爸让我干谁我就干谁,反正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除此之外,吴定弼还有其他想法,侍中得是天子和朝臣与世家们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