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无需眼泪,无需伤感。(2 / 4)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521 字 8个月前

藤田与佐佐木之死,几乎在十一号晚上就登上了北平各大报纸,这次事件相对于整个北平的紧张局势而言,无异于火上浇油,一时间,北平震惊,日本人以此为借口进一步提升战争的烈度。

如果说卢沟桥事变是导火索,那么,这次事件就是**桶。

明面上日军的进攻变得更加猛烈和疯狂,暗地里一支支关东军通过唐津铁路源源不断开进平津地区,日军增援兵力陡然提升到每天一个标准步兵联队的基数。

北平局势变化之快,令所有人始料未及,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事态会变成这个样子,宋哲元和已经回到天津的张自忠,不得不被迫应对日军的变化。

傍晚七点,由于北平局势进一步危急,经过**和待在南京的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等校长商议决定,国立北大、国立清华和私立南开正式对外公布学校南迁计划和学生放假安排,学校南迁长沙,所有学生宣布放假,需在十一月一日前到校报到。

选择长沙的原因很简单,早在1935年,由于北平局势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梅贻琦校长便构建了学校转移至长沙的迁移计划,国立清华下达巨款在岳麓山左家垅动工修建校舍,而这个校址便成为了后来的中南大学。

随着清北南开三校公布南迁计划,北师大和各大高校也相继公布各自的南迁方案,有的学校去武汉,有的学校则去南京。

之所以如此着急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学校极其重要,是中华高等教育的火种,绝不可有所闪失。

有了火种,就有未来,就有一切。

北平各大高校的学生得到这个消息,为之沉默,面对日本人的强大,他们没有怪罪和埋怨学校,而是选择理解。

历史上著名的教育火种南迁拉开了序幕。

先至长沙,再去昆明,三校将会联合构建中华历史上最传奇和最有名的神级学校——西南联大。

夜幕降临,清华西院,第28号屋。

临行之前的最后一晚,余华来到了这个曾经待过数十个夜晚的地方,让自己接触科学与知识的地方。

“十一月一日,这是初定报到时间,如果途中发生任何意外的话,到校报到时间可能还会延期,你是准备自己走,还是跟我们一起?”堂屋内,华罗庚右手两指夹着香烟,双眼注视余华,沉声道。ъìQυGΕtV.net

通知公布了,具体的南迁方案也分别下发给每一名教授,华罗庚很清楚如今的北平局势有多么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