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氧枪喷头!(2 / 4)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546 字 8个月前

权内心十分意外和惊讶,她虽然是一名特工,对科学技术方面了解不深,但的确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在技术方面有基本的素养和见识。

车床这种机械加工设备,在国内一般用作车削加工,怎么能进行深孔加工?

最重要的是,这是中华人创造的。

中华人能创造这种方法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廖雅权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不小冲击,目光中带着一丝轻视和好奇,往文章正文看去,仔细读阅。

一分钟。

两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廖雅权几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沉浸于机械工程领域,感受凝聚余华和庄前鼎教授智慧的知识结晶。

伴随着视线移动到论文最后一页的结尾段落,廖雅权看完过后,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内心的轻视与不屑化为乌有,被震撼和惊叹取而代之。

单从机械工程角度讲,文章内的基于车床进行深孔加工方法,完全是可行的。

不仅可行,甚至于加工效率和精度并不低,虽然廖雅权并不清楚国内制造业深孔加工枪管的效率和水平,但她隐隐感觉,这种方法仅仅弱于国内一线。

具有开创性的理念,将车床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而非专门的车削加工。

廖雅权满是惊叹,这个由庄前鼎教授和余华同学共同署名的学术成果,具有极高的军事应用价值。

这个年代的深孔加工,通俗意义上就是枪管钻孔。

而从初审编辑审阅角度,这篇文章论文结构标准,内容质量极高。

“该死,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诞生这种提升中华军事工业潜力的方法。”廖雅权回过神来,看着手里的论文,心中不由地暗骂。

这种利用车床进行深孔加工的方法,可以让相当多的车床设备开展深孔加工,有效提升钻孔枪管的产量,作用不可谓不大。

自己该怎么办?

是毁掉这篇论文,还是审核递交上去?

廖雅权呼吸微微急促,这篇论文对中华有利,对祖国不利,她不能容忍这篇论文发布出去。

就在这时,负责初审编辑主任的身影再次到来,朝着廖雅权询问道:“清月,审核的怎么样了?庄教授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机械工程专家,他的论文很重要,不能耽搁。”

特殊待遇每个地方都有,对清华学报而言,由于外界投稿文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