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非对称密码时代!(2 / 6)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2365 字 8个月前

存在一個核心弱点,那就是发送者必须把加密规则,也就是密钥告诉乙方,否则无法实现解密。”

余华沉吟一番,整理措辞,说道:“对称式加密算法的密钥保存和传递,就成了最头疼的问题,我在之前破译日军红密体系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个最大的弱点,心里特别好奇,可不可以改变这种对称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呢?”ъìQυGΕtV.net

“几天前,我突然有了灵感。”

华罗庚面容变得严肃,双眼凝视余华,他隐隐感觉到一场密码学领域的大变即将出现,作为密码破译专家的他,当然了解当前密码学当前存在的最大弱点。

不管各国密码如何高级,密钥加密如何严谨和困难,密钥保存和传递永远是最大的弱点。

正是因为这个弱点,导致破译着和编码者之间的争斗,一直是编码者处于下风,直到恩尼格码机的出现,才导致编码者占据上风。

但,这是机器的力量,而不是智慧的力量。

如果能从密码传递方式上进行改进,或者取得突破,这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有可能实现吗?

“第一步:发送者生成两把密钥,一把为公钥,一把为私钥,公钥全透明公开,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而私钥则保密。第二步,接受者获取发送者的公钥后,然后用它对信息加密。第三步,发送者得到加密后的信息,用私钥解密。”

余华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仔细道出非对称加密算法体系构思:“理论上,公钥加密的信息,只有私钥解得开,那么只要私钥不泄漏,通信就是安全的,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加密规则,只要两种规则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可,如此一来,就直接避免了密钥传递环节,这个加密方式能够实现通信双方在非安全信道中进行安全的密钥交换,用于加密后续的通信消息,我将其称之为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体系,由雷夫·莫寇于1974年提出,接着由惠特菲尔德·迪菲学者大佬改进,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密码体系,成功开启现代密码学的大门,后世计算机通信安全的基础,正是源于非对称加密算法体系。

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因为,后世大名鼎鼎的RSA加密算法,便是最广泛流传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之一。

银行卡密码,QQ密码,微信密码,游戏账户密码……但凡是拥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就有RSA算法的身影。

公钥加密算法,可谓是密码学发展历史上的革命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