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第一个核心容器(2 / 5)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876 字 8个月前

小时不间断保护,一明一暗,仅次于北方部核心人员的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四级,特级最高,四级最低,组织会根据相关人员重要程度和身份制定不同保护级别,刘微保护级别为一级,而儒雅男人保护级别则达到特级。

“余华和研发小组的重要性非常高,应该提升至二级保护,科学家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一名科学人才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和保护起来,决不能损失在敌人手里。”儒雅男人思索一番,指示道。

一听这话,刘微没有反驳:“是,我等下就办。”

“老刘,你讲一讲这个高产小麦的情况,所谓高产,产量可以达到多高?”

了解完余氏七塔并给出相应指示,儒雅男人并未着急询问北方局势的问题,而是高度关注高产小麦。

北方局势很重要,高产小麦……更加重要。

到了刘村之后,他只听到关于高产小麦的好消息,但却并未了解高产小麦的具体情况。

“余华同学提出的高产小麦概念,通过天然杂交方式培育,第一代高产小麦亩产量计划稳定在250公斤以上,具体多高不清楚,但最低标准是250公斤。”刘微脑海仔细回忆,整理一番措辞,回答道。

“亩产250公斤?!”

儒雅男人听到这个产量数据,心潮澎湃,有些不可思议,经常下田干活的他,非常清楚小麦亩产量数据:“这是真的吗?”

由于根据地缺乏化肥,耕地贫瘠,地力低,每亩麦子产量只有30斤—45斤左右,极少数上好地肥的水浇地能有110斤产量。

产量低,意味着粮食不足,粮食不足的问题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粮食问题,一直以来长期困扰着整个根据地。

然而,他现在听到了什么?

亩产250公斤的高产小麦!

这个产量是什么概念?

整个根据地范围内的总耕地面积约为820万亩,去年粮食生产总量约为98万石,约为一亿一千七百六十万斤粮食,重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区区14.34斤。

亩产250公斤和平均亩产14.34斤虽然不具备对比性,但却能直观感受到这个高产小麦的重要性。

对根据地820万亩耕地来说,占据绝大多数的旱地和半沙地肯定达不到这个标准,可就算打个五成的折扣,那也是亩产125公斤。

比起平均亩产14.34斤,这是多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