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模块化建造技术!(2 / 3)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322 字 8个月前

最大的收获,便是眼界和见识——以严谨的数学模型描述工程技术。

“当然可以,这是计算科学的一部分,等你学了数学分析就能理解,理论上,数学可以描述自然的一切事物。”

余华朝着方玉笑了笑,话语回归正题,详细讲解七塔装置当前情况和主要问题:“目前而言,七塔装置在技术层面没有缺陷,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完善结构设计,绘制图纸,获取关键加工机器设备,制造核心部件……”

“其中,难度最高的是获取加工机器设备和制造核心部件。”

“以上问题,我们尽量在十五天内全部解决,二十天内完成实验装置建造进行试生产,实验装置建造地点和工人问题我让林副组长负责,此外,为了保证研发进度能够赶上时间,我准备应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先制造子部件,再进行总装。”

“最后还有一点我要补充,由于国内基础工业水平和精密机械工业水平薄弱,我们不仅需要一批精度较高的加工机器设备,还需要攻克加工设备的技术,进行逆向工程仿制,避免日后被卡脖子。”

“我的建议是,前期阶段先搞七塔,后期阶段再逆向工程获得加工设备技术,实现独立自主生产。”

“好了,就是这些,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问题可以发言。”

余华言语沉稳而清晰,将当前面临的问题逐一列举而出,并给出自己的日后目标。

话落,坐下。

堂屋内,一片安静。

了解完总体情况和研发目标的三人,一边用钢笔记录余华讲解的内容,一边对这些东西进行思考。

对于卡脖子,周远对此尤为深刻,可以说在座没有谁比他更能理解卡脖子的痛苦,家里纺织厂每年都要向外国人支付一笔专利费用,如果不给,不仅要付一笔沉重的违约金,还会给予永久中断技术支持的惩罚。

换句话说,即便给了违约金,也不可能再获得技术支持。

最重要的是,这是单方面的霸王条款,他家纺织厂必须缴纳专利费,但国外厂家则可以随时停止技术支持,且没有违约金。

“组长,我有一个问题,二十天搞定实验试生产,这个时间会不会太紧了?”周远放下钢笔,面容严肃,举起右手询问道。

正式场合,称呼必须符合要求,这是基本素养。

在听完余华的计划后,周远不得不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时间。

二十天从图纸进入实验试生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