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陈寅恪先生(2 / 3)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1196 字 8个月前

之辈。

作为全国最顶尖的高等中学校,北平四中的格局甚大。

当然,北平四中邀请大学教授上课有着自己的目的和考虑,答应邀请的各所大学,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目地和想法。

作为第三学年最后一学期授课的大学,国立清华派遣教授队伍前来北平四中授课的目的,与之前大学一样——‘争夺优质生源’。

是的,后世愈演愈烈名牌大学掐尖之战,早已提前了近百年上演。

争夺优质生源!

对于一所想要发展壮大和长久延续的顶尖高等学府而言,象征着新鲜血液的高质量学生,才是最重要和最宝贵的东西。

没有优秀的学生,国立清华之优秀教授和先生再多,也无济于事,长久下去,徒有虚名罢了。

想要真正意义上超越国立北大,乃至于超越位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离不开优质生源。

平心而论,综合实力方面,国立清华仍旧逊色于出身于京师大学堂拥有深厚底蕴的国立北大。

清华想要争夺优质生源,国立北大亦不会眼睁睁看着小老弟超越自己,南开和复旦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小九九,而位于二线梯队的交大、浙大和北师大等等优秀大学,心中更是有着野望。

优质生源,谁不想要?

如此一来,基于各种不同的出发点,民国各大学校便在争夺优秀生源的目标上投入大量资源,受邀答应北平四中授课请求,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北平四中,历来便是各大名校争夺生源的主战场。

北平四中全校前三十,便是国立清华大学教授们此行之目标。

全校第一的林婉和全校第二的赵安元,更是被国立清华列为重点目标,象征着橄榄枝的保送名额,早早伸向对方,然而,两人并没能如清华之愿。

林婉欲要报考北大,赵安元欲要报考中央航空学院。

清华堪称无比珍贵的宝贵名额,在这两人面前,竟是无用武之地。

“陈先生这气质,我是学不来的,闻先生,冯先生,钱先生,个个气质卓尔不凡……”ъìQυGΕtV.net

凭借清晰而敏锐的目光,余华能够清楚看到对面教学楼内刚刚下课离去的陈寅恪,边走边向走廊上的同学们打招呼,满脸微笑,步履之间透出一股文人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