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辩(2 / 3)

季汉当兴 军师中郎将 1136 字 9个月前

“在何方也?“

“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道:“天有耳乎?”

“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天有足乎?”

“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

张温见接连三问皆难不住此人,思索片刻,又大声问道:“天有姓乎?”秦宓答道:“有。”

“何姓?”

“姓刘。”

“何以知之?”

“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

秦宓之答暗合了刘汉天命,张温自是知晓,为了搬回一城,又问道:“日生于东乎?”秦宓清楚此问之意乃是说天命在东边的孙吴,不过这难不倒他,随即笑道:“虽生于东而没于西。”秦宓此答也是绝妙,又压东吴一头,张温无语不能对。此时二人答问如响,满座皆惊,而张温见秦宓应声而出,言辞犀利、道通理达,心中也是大为敬服。

秦宓又反问道:“先生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理。昔日混沌既分,阴阳分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

此问之难恐秦宓自己亦不知,张温无言以对,避席谢道:“不想蜀中如此多俊杰,今闻公论,令在下顿开茅塞。”诸葛亮怕张温羞愧,开解道:“席间问对,乃玩笑耳,惠恕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不必在意唇齿游戏。”张温见诸葛亮为自己解围感激不已,又向诸葛亮频频敬酒。

秦宓见问对已完,正欲返席,却见杨清微笑不言、似有所悟,于是又走到杨清席前,给他斟了一杯酒后笑道:“看明之神情似乎能回答我适才之问,不如说给诸公听听。”秦宓最后问题的答案众人也想过,却都感难以回答,此刻见近日声名鹊起的这位杨主簿似乎有答案,不自觉看了过来,就连诸葛亮和张温也是如此,静待杨清如何回答。

杨清没好气地瞪了秦宓一眼,这老头倒是眼尖,他虽凭后世知识能够回答,但此刻也不愿在此出风头,毕竟人张温才是今日的主角,有秦宓出来展现蜀中的才气也就罢了,他何必再多此一举呢。只是无法,此刻众人目光皆聚于他身上,故也不得不回道:“子敕先生,小子是有些想法,只是不知对与不对,既然公想听,那在下就试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