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血溅国相府(2 / 3)

人亡。

既然已经被逼上了绝境,他们自然也能放下一切豁出性命。所谓法不责众。王吉就算手段再狠,也不敢杀死在场这么多手无寸铁的百姓。

如今天下尚未大乱,官员为政一方除非能够只手遮天,否则必然要考虑朝廷的态度。

周吉此前,之所以能在任职国相四年就杀人逾万,除了少数的确是触犯律令者以外,更多却是被逼啸聚一方的山贼、土匪,或者是那些假扮贼人的豪族私奴。

按照以仁治国的理念,朝廷并不鼓励杀戮过甚,哪怕是对那些啸聚山林的盗匪,大多也只诛贼首,故活捉盗匪比杀死贼人赏钱更多。

王吉却不管这么多,只要触犯律法或是啸聚山林的贼人,他都会毫不留情的全部诛杀,这才在四年时间里杀人逾越万。

王吉这么做的确显得有些残暴,然其所作所为却又不触犯律法,纵然朝廷下令追究,也最多只能治其“不兴教化、刑法过重”的失职之责。

王吉看着被众人保护在中间的老太公,恼怒之余也不由产生了懊悔之色,如果就在周啬夫慷慨陈词的时候,王吉就直接挺剑将其刺死,事情也不至于闹到这一步。

那个时候,王吉可以给老太公安上“煽动民意、诋毁上官”的罪名,自己暴起杀人也是为了平复潜在叛乱,以王家在朝中的权势,这种事情很容易遮掩下去。

可是现在,如此多手无寸铁的百姓堵住相国府,如果王吉敢下令杀人,性质可就大为不同。宦官王甫以及王吉本人,在朝中可都拥有许多政敌,这种事情若被上奏天子,二人必然会遭受责罚。

故,哪怕横行霸道如沛国相王吉,如今亦是脸色大变,被逼得连连后退。

不过很快,王吉眼中就闪过一道狠色。

他先是收剑入鞘,而后上前两步走到众人身前,厉声喝道:“周啬夫鼓动人心、妖言惑众、围困官府、诋毁上官,当被羁押庭审。至于水利捐之事,事关为相县百年大计,绝不能免!”

“念尔等百姓,为奸人蒙蔽,本相今日不予追究,当速速退去,以免惹火上身!”

“中尉何在,不速速将此妖言惑众之贼首捉拿,更待何时?”

本来沛国中尉看着民意汹汹,就有些后悔过来掺和这件事情了,此等事情如果处理不好,那可就是激发民变的泼天大事,王吉这个沛国相背景深厚倒是不怕,沛国中尉却不一定了。

他本有心劝说周吉息事宁人,不曾想对方居然面对盛怒的百姓们仍旧如此强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