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水淹七军(13)(2 / 3)

马谡别传 高瞻非 1064 字 8个月前

意中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校刀手们相互掩护,城头上的弓箭手对他们的杀伤力本来就不够,他们并没有多大损失,顺利退到弓箭射程之外。

城楼上的曹仁,面色铁青。

城头上的军卒,一个个面露惧色,军队的士气,降到了一个低点。

看到关羽的精锐部队如此强悍,自己军队又士气不振,曹仁可没有把握能够挡住关羽的强攻城门。

虽然只是小败一场,损失军卒还不到两千余人,但曹仁还是当做大事,急差人前往邺城向曹操求救。

使者星夜赶到邺城,将书呈上曹操,告急信是满宠所写,非常简单地报告道:

“关羽破了新野,兵锋正盛,难与争锋,现围樊城甚急,望拨大将前来救援。”

这次救援樊城,与往日不同,此去并不是求胜,而是需要再败一场。

所以,曹操在选拔统兵大将的时候,也颇费心思。

他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再替曹丕打压一下异己。

曹操用眼光向堂下的一众将领扫过,当看到于禁的时候,他心里一动,就指着于禁说道:

“你可愿意领军去解樊城之围?”

于禁自然不敢违抗曹操,应声愿往。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

他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因为于禁以身作则,严明军纪,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昌豨,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

但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部将、士卒敬而远之,不甚得士卒之心,因此曹操才敢放心任用。

朱灵本是袁绍的部将,训练军队很有一套,曹操攻打徐州时,被袁绍派出协助曹操,后主动转投曹操,受到了重用。

曹操的第三子曹彰,酷爱行军打仗,曾经向朱灵讨教练兵之法,因此,朱灵和曹彰走的比较近,而且他也以曹彰的老师自居。

曹操在决定曹丕的世子地位以后,恼恨朱灵与曹彰交好,欲夺其兵权。

但朱灵深得部下拥戴,曹操也害怕强行剥夺兵权会引起兵变。

曹操思得一计,因为于禁有威重,又与曹植有过交往,也是要免除兵权的人,他想要一石两鸟,就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