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2 / 6)

要指挥得当,那么短时间破城都基本不可能。

后世金兵南下之时,王禀熬守太原,足足守了二百五十余日,若不是城中断粮,还能继续守下去。

可见这种城池倘若简单破掉,都是内里出现问题,或者从内部首先瓦解了,不然哪能就随便丢失。

只是……

赵柽饮了一杯酒,听着歌伎清水歌调心中暗想,方腊在外面倒是痛快好杀,说不得已攒下金银无数,自家坐镇这江宁繁华之地,却只能望之兴叹,若不配合方腊一起杀杀,总感觉有些不太合适。

可江宁平静,要如何杀?

江宁和杭州都是江南士族云集之所,方腊杀了杭州,他怎么也要杀杀江宁。

当时杭州的许多人可都是跑来了江宁,如今江宁的各方豪族世家汇集,倘真杀起来,可要比杭州过瘾得多。

但,眼下真的没有借口打杀,寻常借口朝廷不行,他也不行,只有趁乱,兵荒马乱才杀得,不过方腊这圣公居然去打苏州,不来打江宁,也实在是让他内心不解。

赵柽叹了口气,再饮一杯酒。

整个城防事宜他都交给了王禀,他给王禀要来了两淮宣抚司都统制的职务,名义上是和西军都统制刘延庆平级的。

带来的几个人里,若说谁对朝廷最忠心,那肯定是王禀无疑。

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下去,征讨方腊后没过多久,童贯便率领西军疲劳之师前往北方配合女真攻辽,王禀随去出征,接着十几万大军败于白沟。

随后宣和七年,女真攻宋,童贯弃太原还京,撇下王禀为兵马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靖康元年九月,守太原二百五十余日,军民断粮,城池陷落,王禀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后,投河而亡。

这绝对是大宋一等一的忠臣,是大宋武将标榜青史的典范,所谓后来的中兴四将,南宋七王,不说功过成就,单论这份家国忠义,除了少数三两个之外,剩下的未必就及得上王禀。

将守城事宜交给王禀,赵柽是一万个放心,不过可惜的是王禀忠于的是朝廷,而不是他秦王。

剩下的姚平仲和卢俊义自然是忠于他的,姚平仲上了贼船,彻底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卢俊义也没的说,乃真大师兄也。

至于折可存这个人却不好讲了,虽然在军事方面有天才,但毕竟他死的较早,后来折可求被金兵用家眷威胁投降时,他已经去世了。

赵柽不知不觉间把一壶酒全部喝光,看着前方歌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