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今宵一曲与君上青天(2 / 7)

除了韵律使用和词不同之外,就是措辞更加通俗直白,雅俗共赏,更能被人听懂,嬉笑怒骂更加顺畅。

但也正因为曲的言语通俗直白,就是寻常百姓都能听懂,所以学正才言不登大雅,认为百姓都能听懂的东西,大抵不算高深。

但从流传角度来说,一首好曲于当世的流传,其实是要高过词的。

毕竟词多流于上层士大夫,限于人数,而曲更流于市井,听到的人更多,更通俗易懂。

至于宋曲后世流传不及词,只是因为本朝尚词,士大夫追捧,刻意与黎庶拉开距离。m.bīQikμ.ИěΤ

正如唐朝尚律绝古诗,所以唐词后世流传不多,元也一样,元尚曲,所以元词后世便少。

这种清曲还有个名字,民间多称之为散曲。

赵柽看那喊话的士子,笑道:“就填一令吧。”

下面那名士子闻言叫好,显是对曲情有独钟。

严士子等人却是紧皱眉头,身为太学生,读书十几二十年,也都了解清曲这种东西,甚至也写过,不过没人能写好。

只因为曲这东西不但要读书人能听明白,老百姓也得明白,须通俗易懂,这对整天之乎者也,做典故文章的学生来说,实在是有些拧巴。

所以写出的曲往往不伦不类,说词不词,说曲不曲,颇有些四不像感觉。

下面那士子又喊道:“兄台做个什么牌子?”

赵柽道:“就做一首折桂令好了。”

那士子闻言眼睛发亮,连声道好。

原是这折桂令的曲牌子是由唐词牌演变而来,又名“秋风第一枝”、“广寒秋”、“蟾宫曲、“天香引”等名,最是对中秋月圆应景,所有曲牌没一個比这折桂令更适合做中秋曲子。

赵柽回头瞧了眼后面太学官员,只见个个神色复杂,不由微微一笑,心中暗道,云庄先生,得罪了。

随后他抬头望向夜空圆月,开口吟诵: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短短几句,一首折桂令中秋作完,一幅似梦似幻,半是豪放,半是荒诞的画面跃然所有人脑中。

台上针落可闻,台下鸦雀无声。

好半晌,司业才回过神儿来,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自语道:“好啊,真好,就是这个味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