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借兵(2 / 4)

势,那就是他是嫡长子,在大明如今的状况下,只要朱瞻基自己不犯错他就是大明无可动摇的皇位继承人。

尤其是如今朱瞻埈去了海外就藩,而且摆出了一副他不争的架势,这就更加让朱瞻基的地位稳固了。

因此在李彬这样的勋贵看来,朱瞻基这个皇太孙的皇位是板上钉钉的,他所欠缺的也就是历练和足够的威望了。

而这次去交趾平叛,毫无疑问是给朱瞻基刷军功、在军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是给朱瞻基拉拢勋贵的机会。

在李彬接到要作为朱瞻基的副将去交趾平叛的旨意之后,自然有那消息灵通的京中勋贵来找他,希望他能够帮助朱瞻基把握好这次机会。

之前北征那一次本来是个很好的机会,但三千营的骑兵打不过蒙古人的骑兵,以至于本该立下头功的朱瞻基错失了机会。

如果只有这样倒也罢了,可偏偏那场大战中青玉卫用火炮告诉了世人时代变了不说,朱瞻埈的斩将夺旗、生擒敌酋,也着实展现出了极强个人实力,狠狠地刷了一把军功,成为了北伐的头功。

可以说那次北伐之后,勋贵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倒向了朱瞻埈,成为了郑王党。

其中作为代表的自然就是安远侯柳升,上次北伐的时候他作为朱瞻埈的副将,后来又是大军的先锋,论功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他的。

虽说爵位没给提成国公,但却给家里的媳妇挣了个诰命,也把世袭的爵位从伯提升到了候,可以说是吃到了大实惠。

而李彬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北伐那一仗他虽然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最重要的那一场决战中李彬和三千营表现不佳,这北伐的功劳自然也就要打个折扣。

除了一些常例的封赏之外,李彬在上次北伐里就没有捞到什么实惠了。

所以李彬这次这么积极,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能够在这次西南平叛的战争中捞到足够多的好处。

别误会,李彬虽然也算是大明军中的军头之一,但他想要的捞好处可不是什么吃空饷、倒卖军需之类的。

这些事情不能说没有,但不至于拿到台面上来由一位侯爵亲自操持。

对于李彬这种已经觅得马上封侯的人来说,所谓的好处是把自家的爵位更往上提一提的机会。

要知道除了洪武开国和永乐靖难这两场大仗打出来了大明现在的各位国公之外,就只有英国公和黔国公在几年前攻灭交趾的陈朝、为大明打出了一个交趾布政司时才有新的国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