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传奇就在身边(2 / 3)

是真是遗憾,我正在耶鲁承担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不是总有时间来倾听你的授课。”

“不过还是很感谢您的邀请。”

这次,吃惊的轮到了男教授,惊讶的眼神在他脸上一闪而过。

“是吗?你看上去真年轻,我还以为你是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他说着露出笑容来:“不过,我想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这是mit的公开mooc,你在耶鲁只要搜索我的名字就能看到这个课程。”

“我叫ericlander,小伙子,希望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男人离去的背影消失了,陆时羡站在原地仍有些意外。

“埃里克·兰德?”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随便找个课上,居然撞上了这位。

什么参加过人类基因组工程,他压根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领导者。

于2001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重要成果的领衔作者。

在基因组学相关研究上,兰德一直都是相当于推动者和引领者的存在。

比起陆时羡,可能他的一生,更像是开了挂。

17岁,第一次参加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就轻取金牌。

20岁,从普林斯顿数学系本科毕业,到牛津大学深造。

22岁,仅过了两年的时间,就提前拿到了牛津的数学博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任经济学助理教授。

29岁,转而研究生物领域,破格被mit聘为生物系助理教授。

30岁,又回到哈佛大学商学院任副教授,同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33岁,回到mit,任生物系终身正教授。

40岁,当选米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数学到经济学再到生物学,从普林斯顿到牛津大学到哈佛大学,再到麻省理工。

这才是真正天才的经历,反复横跳的神一般的存在。

和这位比起来,现在的他也只能甘拜下风。

陆时羡怎么也想不到。

在2014年,如今已经57岁的他居然还在课堂上给人上公开科普课。

平时都是在文献综述和论文引用里看见的名字,刚刚就亲切地站在他面前。

数十分钟后,和王辅文发了个讯息,陆时羡离开了mit。

回去的途中,他的心情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