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辽东叛乱之覆灭(2 / 4)

果准备攻打山海关时,邓长雄大军已经提前出关了。

何龙州等人造反,张英给了他上中下三策,为什么叛军偏偏选择下策呢?

据张英后来回忆说,叛军将领们一致认为,之所以选择攻打辽、沈,在于大齐曾以辽沈为都城,百官家眷少部分迁往南京,相当一部分人还留在沈辽,因此只有拿下辽沈,便能收获一大批人质,从而动摇大齐军心。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可错失。….当然,何龙州等叛将的选择不能说不对,只是受限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

张英的策略固然高明,但实际的操作性上看,其实风险极大。

上策要何龙州攻打山海关,一鼓作气进占中原、湖广,将陕西山西与山东辽东的齐军分割开来,直下南京,这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法,收益巨大,但风险无限。孙子兵法有云:归师勿遏,说的就是想要阻挡敌人前路,是风险非常大的。

让何龙州率领十几万偏师,**磕数倍于己的齐军精锐,妄图速战速决,无异于痴心妄想,恐怕最后被包抄的不是齐军,而是何龙州自己;

至于中策,此时吴阿衡的海军仍然效忠朝廷,叛军远在辽东,想要登陆山东,没有几千条战船恐怕难以为继,即便能搜集到足够登陆的商船,如果要南下山东,还要挑战登莱防线,当时驻守登莱的齐军将领,是否愿意跟随何龙州“清君侧”,是否愿意恢复太上皇旧制,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虽然张英给叛军了上中下三策,但其实何龙州等人能实施的不过是下策。

当然,这下策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成功的。

无论是沈阳还是辽阳,都是齐国重点经营的城池,攻下这两座大城,叛军已是元气大伤,等想要突破山海关进入京畿时,已经失去锐气。

~~~wap.bΙQμGètν.net

“何将军,成国公是为将军和诸位将士的前途考虑,眼下大军已然突破山海关,又有源源不断的兵源武器运抵辽东,再打下去,结果您是知道的,成国公与第八兵团主官蒲将军关系匪浅,他不忍见蒲将军手下无辜送死,诸位及时悬崖勒马,成国公也好为诸位求情····”

沈阳广积门瓮城,邓长雄派来的使者面朝一群叛军将领,态度不卑不亢。

一众杀红了眼的叛将纷纷拔刀,恶狠狠望着这个口出狂言的训导官,正要上前乱刀将其砍死,却听昭德皇帝轻咳一声道: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今日先不杀你,邓长雄的好意,朕心领了,不过,我现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