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南厂逮人(2 / 6)

泄洪道,东江,吴淞江,娄江。娄江流经昆山,至太仓,汇入长江。

太仓位于娄江之畔,因此也被称为娄城。

成宣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和改泊均在娄城浏家港。娄城担任了郑和船队仓储补给、船舶修造;迎送百官、接待贡使,迅速发展起来。

史料记载,“九夷百番,进贡方物,道途相属,方舟大船,次第来泊”,盛极一时。

至万历元年,娄城已成为东南通都大邑,一度超越南京,仅次于苏州府城。

州城墙全长14里余,城池周15里余,城墙皆为砖砌。

共有陆城门7座:大东门、朝阳门、大南门、大西门、小西门、大北门、小北门;其中以大东门宾羲门;大南门清远门;大西门迎恩门;大北门拱辰门,最为重要。

由于东西向的致和塘与南北向的盐铁塘贯穿全城,并十字相交。所以,太仓另设水城门3座与城外河道沟通,分别为:大东水门、大西水门、小西水门。

广德元年太仓并入大齐后,城中规制基本沿袭明朝,甚至连地名都没有变化。

依照大齐宵禁制度,府县城门须戌时五刻(大概八点)关闭,边境要塞地区,闭门会提前一些。

不过像太仓苏州这样的通都大邑,宵禁基本只是形式,入夜后的太仓州城繁华程度丝毫不比白天逊色。

街面上行人渐渐稀疏,小贩们的叫卖声也明显减少,主仆二人迎着谢阳余晖,沿着主街往回走。

沿途不时有人朝黄文烨拱手示意,和黄老爷寒暄,就这样走走停停,走到枫桥边上时,天已经黑了,老郑挑起个鲸油灯,在前面开路。

老郑在前面呼哧呼哧喘着白气:

“老爷,明日真要让官府来咱家丈田啊?”

黄文烨望着州城万家灯火,归意阑珊:“那是自然,老夫若不帮他们,谁帮?”

啪嗒一声,他从口袋摸出支烟卷,好了好久,老郑还没拿火折子来。

“老郑。”

“哎,老爷,我刚才走神了。”

老郑连忙走回来,举起火折子,颤颤巍巍给老爷点着烟,黄老爷顺手递给他一支,示意老郑也抽一口。

“侄子刚才送的,金州卷烟厂的,比南京仿的更醇正。”

老郑哦了一声,似有什么话要说,细细咂摸一会儿,又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到肚子里。

两个人一前一后抽着烟,白蒙蒙的烟雾很快笼罩了老郑的脸,映着鲸油灯红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