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拉出来遛遛(2 / 3)

回档1986 张丽老师 1245 字 9个月前

话,笑眯眯地端起了酒杯。

“坐下,我有事问你。”吴以仁吩咐道。

郝刚嘿嘿笑着,坐到了桌边,顺手摸了个花生米扔到了嘴里。

吴以仁默默地把郝刚碰到的那部分花生用筷子给分出去,然后和李教授默契地从另一边一人挟了一粒。

郝刚尴尬地看着两人,受歧视了!

两人对饮了一杯后,吴以仁才开始问话。

“这次音乐节,兴师动众地搞这么大声势,真的能引来不少人才吗?”

郝刚咽下去嘴里的花生,肯定地说:“”这次清江各高校都会收到邀请函,一家派个几十人过来,跟玩儿似的。再说了,不安生的人多着呢,到时候聚集几千个大学生不成问题。

吴以仁停下来,认真思考了一下,接着又问:“即使能来这么多人,想留下的有多少?”

郝刚摇摇头:“我哪知道,腿长在他们身上,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呗。”

吴以仁冷笑道:“那感情我们海川就是花钱赚吆喝,白忙一场喽。你那些花花肠子都给我收起来,老老实实说话。”

郝刚不服气地说:“什么叫花花肠子,我那叫宝贵的智慧。”

“好!好!你那是宝贵的智慧,把你那些宝贵的智慧说一下吧。”

郝刚正色起来:“吴叔,其实在你们的意识里,对于人才的定义太局限了。在这个经济大发展的,海川需要形形**的人,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大学生。”

吴以仁想接话,郝刚阻止了:“吴叔,你听我说完。”

“不错,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基础,上手快,这都是优势。但劣势同样很明显,那就是数量太少。汇集整个清江的大学生,够海川用的吗?”

“海川八六年企业总数五百家,八七年增长了五十家,今年到现在已经近八百家,明年至少得一千家,以后会更多,甚至几十万家。”

“海川的企业需要多少人?就我们士林集团那一个百万吨级饲料生产线就得几百人吧,加上周见诚的几个服装厂呢,加上海川醇二期项目呢,还有五星鞋业、士林重工等等,你算算得多少人。”

“这还是目前情况,等到以后来海川投资的人更多,海川需要的人手那得奔着以十万计数,光盯着大学生,不够啊。”x33

吴以仁默默地算了一下,真实情况和郝刚描述的差不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危险,但回报也最丰厚。

得益于海川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