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那就再上生产线(1 / 3)

回档1986 张丽老师 1261 字 8个月前

美好的前景远在天边,但窘迫的境遇却是近在眼前。

进入四月以来,全国各地的物价开始飞涨。

“存钱不如存物”的思想像病毒一样传染开来,老百姓手里的钱好像不是钱,一个个拼命地往外花,根本不考虑后面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除了贵重物品之外,白糖、布匹、肥皂……能长期存放的东西几乎都在被疯抢,连残次品都不放过。

金陵一户居民在家里居然存了四百盒火柴,这要用到什么时候啊。

也就是现在消防管理还不严,要是遇到消防严查,这都够逮起来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海川由于郝刚提前预警并采取了从老百姓手里“挤钱”的措施,大批有钱的人都买房了,没有这些人领头,也就没有引发贵重物资的抢购风潮。

再加上海川的百万生猪计划,肉食和蔬菜什么的,海川也不缺。

所以,樊义山的日子还好过点。

周边地区看到海川风平浪静,一个个都红着眼,凭什么我们焦头烂额的,海川却能悠闲自在。

海川其实也不是看起来那么悠闲自在,财帛动人心,海川丰富的物资难免会被人惦记。

郑强原先是化机厂工人,化机厂并入拖拉机厂后就成为了士林集团的人,一家几口都是工人,在海川也算是殷实人家。

虽然不能是顿顿山珍海味,但桌上经常出现鱼肉也不是新鲜的事,但自从买了房子之后,郑家的伙食清淡了很多。

郑妈妈端着菜碗一边布置饭桌,一边抱怨:“这肉又涨价了,今天多花了三毛钱。”

郑爸顿顿筷子:“你知足吧,才三毛钱,你知道湖阳猪肉涨到多少了?”

“多少?”郑妈妈和郑强都竖起了耳朵。

物价上涨是他们不喜欢的,但听到其他地方比自己更“悲惨”,这是他们喜欢的。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买了比别人便宜的东西,那就是赚了。

“三块八。”

“喔……真贵!”郑强和妈妈一起惊呼,比起海川还是三块一斤的猪肉,那简直是便宜到家了。

“他们,他们怎么那么贵?咱要是弄点猪肉到湖阳去卖,那不是发财了!”郑强脑子转得快,马上想到了发财的好路子。

“想屁吃呢,你以为就你知道啊,你去卖看看,小黑屋不敢关你是吧。”郑爸言辞犀利地讥讽说。

“不是说不抓投机倒把了吗?”郑强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