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海川开发区(1 / 3)

回档1986 张丽老师 1226 字 8个月前

从风情园回来,老毛子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

联盟需要配给才能买到的东西,在风情园里就像大白菜一样,不仅敞开了供应,而且价格比联盟便宜得太多。

这里面有郝刚独家垄断联盟远东市场的因素,也有货币汇率和基本期望值不同的因素。

总之,武城给联盟人留下的印象尚佳,能把家搬过来就好了。

得得洛夫斯基抽个空子悄悄靠近郝刚,低声问道:“我是机械工程师,你们有合适的岗位吗?”

郝刚打量一下他那庞大的块头,小声回应道:“拖拉机方面技术会吗?”

得得洛夫斯基咧开大嘴:“会造坦克行吗?我大学毕业设计的课题就是履带车辆,只要有设备,我能给你搞台t-34出来。”

郝刚心里大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到了海川再说。”

得得洛夫斯基点点头,人多眼杂,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武城之行,皆大欢喜,张恩树满意、老毛子满意、士林集团满意,尤其是武城老百姓,更为满意。

有些人一辈子没出过武城,现在蹲家门口都能看到满街的老毛子,算是涨了见识了。

武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谈论老毛子的毛腿和络腮胡子,小商贩们回忆老毛子买东西的大气,姑娘们则关注得得洛夫斯基身上那股不一般的体味,太熏人了。

这种现象持续了很久,直到以后老毛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华夏化才渐渐平息。

郝刚给士林集团的宣传部门下了个死命令,无论花费什么样的代价,一定要把这次交流团的各种消息推上报纸,主题消息也罢、花边新闻也罢,必须要铺天盖地。

郝刚希望制造出联盟人在华夏极为受欢迎的氛围,不仅让普通联盟人向往华夏的物华天宝,也要让联盟的上层重新认识开放和华夏交流的意义。

郝刚希望交流团回国时除了携带大批的“土特产”外,还要携带大批的报纸,这是交流团的重要意义之一。

老罗和王建民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私下里也做了不少安排。

看到郝刚把交流团全须全尾地又带回了海川,樊义山的脸色才变得好看些,这几天他心里腻歪透了,每看到报纸上满眼的交流团在武城的消息,他就要生气。

元月回家都小心翼翼的,她实在不知道哪里让老爸不开心了。

交流团在海川的交流项目就不是打架了,文化交流嘛,不仅仅只是打架,文学呀、音乐啊,科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