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月亮啊,现在摘不下来(1 / 4)

回档1986 张丽老师 1380 字 8个月前

凌峰带着摄像师,两人轻车简从,坐火车赶来了海川。

郝刚支使着牛汣当司机,既然哭着喊着要跟来海川,自然就要有当工具人的觉悟。

牛汣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定位,司机当得倒也无怨无悔。

海川还比较好的保留很多古色古香的的传统印痕,这让凌峰的选材多了很多内容,《八千里路云和月》讲的就是华夏大地的风土人情,还有比海川更能集中体现华夏传统和特色的地方吗?

凌峰感觉来海川来对了,认识郝刚更是认识对了。

海川最有味道的古建筑毫无争议的是古城楼,叶秀和沈大侠看不懂,不代表郝刚和凌峰看不懂。

凌峰在海川的第一个镜头就选择了古城楼。

海川,古名临岳,秦设县,汉筑城。

古城最初有城门四座,但由于天灾兵燹,至抗战时仅余左安门还在,也就是常说的东门。

抗战胜利后,海川藉士绅虞庆元散去了半数家财,筹资重修城墙及四门。当时老百姓虽然大力支持,但也尽力相劝:城墙难挡巨炮,难挡大兵,筑之无用。x33

虞庆元解释说:“我筑城墙不是想挡大兵、阻巨炮,实在是为了防卫宵小。大兵不死人,土匪要人命啊。”

后因为虞先生财力不继,仅修了东门及部分土城墙。

郝刚在讲到这个典故的时候,凌峰一脸唏嘘,华夏最值得继承的传统就是赤子之心,离开了这片土地,有些人连什么是赤子之心都忘记了。

这个城楼要好好在节目里说下。

左安门仿长安正阳门,正面二层,上层飞檐勾角,为阁楼,黄瓦朱门,雕梁画栋。下层条石为基,青砖墁顶,斗拱马面,气势恢宏。

城门由砖作券拱,两小门左右对称,中间大门走车马,小门走行人。也因为城门为交通要道,所以得以较为完整保留。

郝刚带着凌峰登上破旧的城楼,看看稍远处残垣断壁,凌峰心中不禁唏嘘,当年辛辛苦苦筑墙的虞老先生看到此景此情,不知会不会嚎啕大哭。

时间会改变一切,连坚固的城墙都会倾煺,那么人心呢?但这段古迹终究还是留了下来,历史在海川的印记终究没被完全抹去。

登上古城头,城砖斑驳,藤蔓丛生,丝丝缕缕苍白的根须像是在控诉岁月的狰狞。

城头视野很开阔,稍远处就是翠屏山,树木葱茏,在丽日下只能看出大片深青。城下是宁河,此时尚未开发,河岸绕城逶迤向南,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