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唐诗宋词(2 / 6)

变的规矩。

高个秀才理屈词穷,摇着头念叨着:“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却说不出什么更实际的东西来了。

一直一言未发的矮个秀才拱手施礼,一张口就让全场人都惊呆了:这个其貌不扬的矮子,竟然有一个无比清越响亮的声音,让人听之忘俗。

“大人所说不无道理,但既然大人认为科考比例的制定,并非是因为南方士子强于北方士子。

那最公平的办法自然是取消科考比例,大家凭真本事来考,这才公平吧!”

这句话引起了全场人的共鸣,他们知道,即使到了今天,南方士子的科考能力一定也是强于北方士子的。

萧风也知道这一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大明朝虽然定都北方,但南方富庶,北方穷苦的大格局一直存在。

饭都吃不饱,读书人的比例自然就少,加上战乱频仍,这种情况下要求科举的南北方公平,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儿。

但这话在这种场合下说出来,不但于事无补,还会更深地激起南北方对立的情绪。

真出现那种局面,赵文华只怕睡到半夜都会忽然坐起来,大笑三声再接着睡。

所以萧风只能换个方式和这些江南士子讲理了,用一种读书人最喜欢的方式。

萧风看着矮个秀才,忽然问道:“你三人在江南士子中,是个什么水平,可配得上替江南士子发声吗?还是需要找几个中了进士的来?”

这是最戳读书人肺管子的话了,自古文无第一,就算是一辈子不中举的穷秀才,也绝不肯承认是自己的水平不行,一定是考官瞎了眼。

是以三人立刻站直了身子,那举人昂然道:“我三人虽末学后进,在南京城内也薄有声名。

虽命运不济,尚未登科,但自问学问尚可,否则也不会被大家公推来拜见大人了!

我三人之作,江南多有流传。这位艾兄,擅长词曲,正是金陵秦淮客,风流天下闻的人物,哪个花船上不传唱他的大作?”

举人指着那个矮个秀才,原来这就是艾兄,矮个秀才摆手谦虚,脸上却是当仁不让。

“学生喜好曲牌,也喜好音律,向来都是连词带曲一起写的。

故而秦淮河上的姑娘们更喜欢传唱,不过是方便而已,倒不是比其他人写得更好。

听闻大人当年铁骑出京,创的一首《藏龙卧虎》,已成大明军队的军歌,小人也甚是钦佩啊。”

举人又指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