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变化(2 / 3)

庆方面会这样想。

对顽军高层军官来说,他们一直想做得利的“渔翁”。

之前是因为鬼子进攻顽军,顽军被迫与鬼子作战,这是不得已的事,这时与八路军合作就符合顽军的利益。

现在,既然鬼子要抽手去对付八路军,顽军可以再次袖手旁观成为“渔翁”,又何乐而不为?

只有**才会不同意吧!

不同意的都是什么居心?

所以,战场这东西是很难讲清楚的,从不同角度看就能得到两个完全相反的结果。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 就是前者目光长远后者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于是,在顽军高层的命令下, 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河南的战斗就渐渐缓和下来。

不仅如此,鬼子和顽军还很有默契的把灾民往八路军的根据地赶。

>

也就是鬼子把灾民赶到顽军控制区,顽军再把灾民赶到根据地……八路军说会收容灾民不是?那也就怪不得他们了!

冈村宁次之所以这么做,是他希望灾民造成八路军的粮食危机,灾民可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一下赶去几十上百万人,任八路军有多少存粮也吃不消。

到时,帝国军队再对八路军防线发起全面进攻使其陷于战乱,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八路军拖垮了。

顽军方面也很配合,他们为了不让八路军“借”灾民壮大,甚至还把灾民“筛选”了一番,也就是把年轻力壮的挑出来补充到军队里当兵,老弱妇孺全都赶到根据地去。

冈村宁次和顽军这是打了一手好算盘,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这個计划注定要失败。

因为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八路军在三家店已经展开了工业化的道路正是缺人手的时候。

另一方面,别看那些灾民大多是老弱妇孺。

有句话叫“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是快要饿死的老弱妇孺,这时候为了能吃口饱饭,他们能吃的苦能做的事是远超常人想像。

这时就别提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啦……人都要饿死还管这些?

何况这年头十几岁的孩子扛枪上战场打仗都是正常的。

只不过运城的压力马上就大了……

顽军那边一停火,鬼子马上就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