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补充(2 / 3)

“有本事”的概念就是既能打鬼子还能搞到弹药,所以没弹药的就是没本事。

王学新突然有些明白李云龙在弹药补给问题上为什么那么抠了……给王学新的弹药都像挤牙膏似的一点儿一点儿挤,时不时还去张万和那磨,要不就是把王学新给租出去。

独立团这弹药不就是一边省一边磨再缴一些整出来的吗?

平时看似一点点的不起眼,时间久了差距就大了。

所以还别说,这真就是李云龙的本事,要不为啥就只有独立团有弹药?

首长这时开口说话了,他表情沉重的点头道:“弹药问题我们考虑过,现在的确有困难。但是,同志们是否考虑过……我们就算休养一段时间等兵工厂生产出一批弹药,弹药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而到那时,鬼子的公路、碉堡、隔离沟等,可能都已经建好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那时我们打起来是否会更难?”

>

首长这话是直击重点。

事实也的确如此,鲁家沟兵工厂每月能生产的复装子弹大概有十几万发,其它几个兵工厂合起来一个月能有四十几万发的产量。

这数目看起来很大,但是给四十万大军一分,也就是每人一发,其它的全靠缴获。

照这情况如果要达到能够进攻鬼子的要求,比如平均每人三发子弹或是五发子弹,那都得几个月后。

几个月后鬼子的工事会是什么状况?

这就有点像骑着边三轮跟火车比快,开始火车的起步慢两者差距还不大,越往后这差距就越大了。

更何况,就算多几发子弹,打鬼子炮楼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首长接着说道:“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将其它部队的弹药集中在22个担任主攻任务的团里,先保证这些部队的战斗力,缴获弹药后再适当将弹药分配给后续部队投入战斗。同志们有什么意见?”

干部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接着参谋长就问了声:“同志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首长!”王学新起身说道:“我认为我们的战略目标除了破袭交通线外,还应该考虑游击区部份老乡和游击队的撤离问题。”

“撤离?”一名团长不解的问:“如果把老乡和游击队都从游击区撤出来,那往后游击区的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