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御前军事专题会议(2 / 3)

当他们全部都到齐之后,赵桓迈步进入崇政殿,李纲等人忙跪下叩拜。

姚友仲也要挣扎着下跪,赵桓抢先上前,搀扶住了他:“你身负重伤,无需行此大礼,快快平身!”

搀扶姚友仲落座,赵桓这才又吩咐李纲等人平身,赐坐。

赵桓又询问了几句姚友仲的伤势,姚友仲感激地躬身回答没有大碍。赵桓这才点头,回到龙案后落座。

赵桓定睛望向李纲,仔细打量。

他承继的宋钦宗的记忆中有李纲的形象,可是实实在在真人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李纲眉宇间透着坚毅,眸子十分清澈,令人印象深刻。

赵桓微笑说道:“李卿一路辛苦!”

李纲起身拱手:“多谢陛下!微臣得知陛下御驾亲征,大破金军,活捉统帅完颜宗望,臣激动得夜不能寐,臣坚信有陛下在,金军就没好日子过了。”

赵桓哈哈大笑,原来这个李纲还挺风趣的一个小老头。

示意他坐下说道:

“今日朕召集这一次御前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重建军队以及如何治军问题,朕想听一听诸位对咱们大宋军队现状是怎么看得,如何整治军备。

说实话,朕之前对我大宋朝军队的现状其实不算了解,若不是这一次亲自率军御驾亲征,还看不到我们军队存在这么多的问题。

请各位各抒己见,谈一谈该如何重建一支能够对金作战中取得胜利的军队?”

听到赵桓这番话,李纲不由大喜。

他其实早就看出了大宋军队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多次向宋钦宗提议整治军队,改革相互掣肘的军队指挥模式,但没有得到宋钦宗的回应。

在宋金战争之前,宋军的兵权分别归属枢密院、三衙以及临时派遣统兵的率臣。

枢密院负责发兵,可是手里却没有兵,只掌握兵符,根据皇帝的命令来做出发兵的决定。

三衙统帅天下所有兵马,但只有领兵权,却没有调兵权,他需要根据枢密院的调军兵符和皇上的圣旨,然后把军队交给皇帝指派的总兵官。

而皇帝派遣的大臣,也就是率臣,是具体战斗的军队统领和指挥者,但是却往往一个人说了不算。

因为皇帝担心他们拥兵自重,趁机造反,所处对领军出征的将领用各种手段进行监视和限制。

大宋初期,出征统帅连作战的阵图都是由皇帝亲自绘制的,要求领兵将帅必须严格按照皇帝的阵图来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