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满朝反对声(2 / 3)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105 字 9个月前

的消灭敌人。

当然了,在满足时间条件之前,洪涛必须保证自己能活下去,否则一切都是白搭。不管有多少种理论都要活着才能主张,谁活的久谁就是真理!

让袁可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去发展海军,朝臣们暂时没给予太多关注。在他们眼中漕运是个庞大的体系,仅凭一两位官员很难有所改变。新皇帝用油水比较足的位置安排几位近臣也是人之常情,啥好处都不给谁会跟着你干啊。

命令东厂秘密抓捕天津卫税监马堂同样没引来太多关注,如果皇帝能把全国各地的税监都抓起来朝臣们才高兴呢。说白了,税监就是皇帝派出去捞钱的,是和官员勋贵们抢蛋糕的手,越少越好。

但有关裁减宗室成员待遇的想法,刚从内阁里传出点风声立刻就引来了不小的骚动。首先反对不是宗室成员,而是做为朝廷监管部门的御史言官。x33

在这里简单的说说明朝的公文规则,大体上讲由下至上的公文主要有奏本、题本、揭帖、表笺、制对、露布、译等形式,其中奏本、题本、揭帖比较常用。

四品以上官员有私事想向皇帝讲,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就可以写奏本。写完了送到会极门交给守门内官再转交皇帝。奏本在皇帝没批复之前是保密的,谁也不知道里面写了啥。

另一种官员向皇帝奏报的形式叫题本,属于正式公文,写的时候一式两份,要经过通政司和六科廊备案才能送到皇帝面前。过程中不保密,六科廊抄录存档的时候内容基本也就散出去了。

还有一种上奏形式叫揭帖,这玩意就是纯粹的打小报告了,和奏本一样在皇帝阅览之前不需要备案。不过和奏本比起来,皇帝对揭帖的重视程度相对低了点,很多时候根本不看。

后世的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官员向皇帝汇报最常见的是奏折,这种形式仅仅在清朝出现,明朝是没有的。

题本、奏本、揭帖都是有严格书写格式,包括字体大小、纸张篇幅和字数等等,必须完全符合,就像是后世的公文,写错了会挨批评,甚至降罪处罚。

洪皇帝刚开始收到的就是题本,由御史言官们所写,内容丰富多彩。有从稳定大局出发的、有从祖宗法度入手的、有从人性亲情展开的、还有从历史教训警示的。

目的只有一个,劝说皇帝打消危险的念头。但谁也没提怎么做才能消减开支、充盈国库,纯粹口贩子,只管挑毛病从不提具体建议。

洪涛当然是不搭理,看了几天之后干脆让司礼监把类似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