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削藩2(2 / 3)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141 字 9个月前

的世子可以袭封;次子以下封郡王,郡王的长子袭封;次子以下封镇国将军,往下就一代一代降级了。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所有儿子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的所有儿子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封奉国中尉。

成了,到此为止就不再降级了,不管传多少代依旧还是奉国中尉,永远拿朝廷俸禄。当然了,如果有立功表现啥的还可以再封王爵,那就从头再走一遍。

除此之外皇帝还有女儿也得册封。皇帝之女封公主,亲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县主。郡王孙女封郡君,曾孙女封县君,玄孙女封乡君。

从亲王到奉国中尉、从公主到乡君每年都有禄米、禄麦、禄盐和籽粒(地租)。亲王岁禄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每年食禄2000石,郡主800石,县主600石,郡君400石,县君300石,乡君200石。

从这套分封体系中就能看到一个漏洞,藩王们啥都不能干,想致富最简单的办法不是靠脑子和能力,而是肚子。每多生一个儿子或者女儿至少可以获得2000石到200石不等的岁禄。

于是藩王们就玩命生,生的越多越富、生得越多机会也越多,万一哪个孩子混出点名堂,整个家族全跟着一起受益。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跟不上宗室们的繁殖速度,每年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多,到洪涛登基的时候,差不多一半岁入都要被宗室吃掉,窟窿越来越大了。

这还仅仅是岁禄一项,很多藩王宗室还有大量不纳税的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减少了国家税收,两头加一起就远远不止岁禄这么点了。

问题洪涛早就想到了,也有了对应之策,本想等**稍微坐稳点再动手,谁承想计划赶不上变化,朝廷居然连赈灾的钱都要等着内帑拨款,逼着自己不得不提前有所行动。

削藩!这个词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个棘手的大麻烦,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大祸,轻则骂声不绝,重则祸起萧墙小命不保。

不过洪涛倒不怎么怕,此时的的藩王们已经和明初中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没有了兵权和行政权,只要处理得当别太急于求成,危险性还是可控的。

“朕不愿意苛待宗室,然江山社稷更重,两害相较取其轻,只能事急从权了。朕打算裁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