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双喜临门(2 / 3)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065 字 9个月前

亲在锦衣卫供职,日子还过得去。她本人知书达理,略通琴棋书画,长得比较清秀,举止端正,总体上讲算是不错。

当然了,不错是按照明朝标准,如果让洪涛评价只能说小女孩还没张开。毕竟人家还不到15岁,放在后世就是个初三学生,无论怎么发育也无法按照女人的标准来评头论足。

实际上被送进东宫的并不止一个郭氏,她是明媒正娶并经过册封的太子妃,随之而来的还有两个同样年纪的选侍。都是良家出身,一个姓王一个姓刘,也是顺天府人。

这就是明朝太子大婚的规矩,不是光娶个媳妇,而是娶一个太子妃再搭两个选侍,一妻二妾也……万恶的旧社会啊,必须仔细体会,然后再使劲儿批判!

不管娶几个,做为皇太子依旧只能被动接受,别说反抗,连反对的声音也没人听。洪涛继续装作软弱木讷的样子,像个木偶似的被摆布了一个月,终于在万历三十年春完成了人生中的一等一大事,结婚。

虽然过程大部分都是无奈和厌烦,但本着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原则,也在无聊中找了点乐趣来开导自己。比如说亲历一次皇室婚礼流程,还别不乐意,这玩意一般人真接触不到,勉强算是个收获吧。

明朝的太子(皇帝也差不多)结婚是个啥流程呢?两个字,繁琐!

第一步当然是选人了,一般由皇后负责,后宫内官具体操办。

大概意思就是把皇太子要选媳妇的事情通告全国,由各地官员推荐,最终汇集到内官处进行初步筛选。把进入复赛阶段的人选交给几位诰命审核,定下进入决赛阶段的名单,最后才由皇后定夺。x33

选好人了,下一步叫做纳彩。由内官担任傧者,也就是使者,带着一只活大雁去女方家里提亲。这时候女方家长不能马上答应,得假装客气,说自己的女儿是歪瓜裂枣,不敢入宫侍奉太子等等,在傧者再三坚持下才勉强同意。

这时进入了第三步,问名。听听,连人家名字都不知道就上门提亲,古人也挺有意思的。除了姓名之外,还有生辰八字。回来找各路大仙掐指一算,嘿,八字不冲突,这就是第四步,纳吉。

婚礼到此才算进入正题,从务虚变成务实,下一步就该送聘礼了。到底该送什么也得礼部和内官按照规矩办,多了少了都不成,这一步叫纳徵。一旦经过纳徵女方就不能反悔了,否则就是欺君大罪。

接受了聘礼,意味着双方家长该琢磨哪天成亲了。与平民百姓不同的是,和皇家联姻很多权利会被剥夺,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