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交响乐(2 / 3)

个乐手按照一个旋律同时演奏的场景,确实给曾凡带来很大的震撼。

从高音到低音各种乐器巧妙配合,发出的声音经过音乐厅特殊设计的墙壁和屋顶形成反射和共鸣,最后传到耳腔底部,各种电波信号通过耳蜗连接的神经纤维分层次,连绵不断的传递到大脑皮层,让他头皮酥痒发麻,带来一种无上享受的感觉。

第一段十几分钟的演奏结束,他还觉得意犹未尽,看看身边的耿厉和吴小林仍然清醒,还在交头接耳,这个位置想睡着也没那么容易。

整场音乐会总时长将近两个半小时,演奏的大部分曲目曾凡都没有听过,每首曲目都有不同的领衔乐手,唯一不变的就是指挥台上的白发指挥。

别人可以浑水摸鱼,只有他不行,不仅乐团成员都在盯着他,全场观众也都看着他,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每首曲子都要随着他的指挥棒奏响。

以前看电视总觉得乐团指挥拿个小棍瞎比划,是个人都能干,看了现场演出才知道,哪怕就是瞎比划,站在舞台中央,胳膊挥舞两个多小时,那也绝对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更何况,人家的工作远不止如此,每一首曲目都经过台下无数次排练,下面的乐手只需要记住自己的曲谱就行了,乐团的指挥则要记住整个乐团所有人的曲谱,和每个人进行沟通,协调统一所有人的节奏,让大家都能准确领会自己的意图,快慢缓急都要分毫不差,想想就觉得头大了。

怪不得都说乐团指挥就像军队的统帅,每次演出就是一场战争,仗打的漂亮不漂亮,主要取决于指挥的能力。

对曲谱的深刻理解,平时带领乐团的协调训练,现场的指挥调度,有没有精彩的即兴发挥,都是一场成功的演出缺一不可的要素。

他们三个人都是第一次看乐团现场演出,也看不出什么门道,至少没有像刚开始那样以为会无聊的睡着。

曾凡这一年来学笛子也学会了不少乐理知识,对各种乐器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西方的古典音乐仍然属于一知半解的水平,这次通过观看现场演出,也是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演出结束,现场响起了长达几分钟的掌声,可见观众们对这场演出的认可。

回去的路上,耿厉一边开着车,一边忍不住感叹道:“怪不得票价那么贵还要提前抢,确实有些门道,不是简单的大杂烩!”

“你得这么想,人家乐团每一个人都像吴哥的八极拳一样,从小到大练了十几年,才有机会站上舞台表演,不可能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