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皇帝(2 / 3)

不能让他们安心发展。

南边的湖南两广和云贵,这时候还是蛮荒之地,内地的兵马不能太闲,轮流过去以战代练,把那些深山老林里面的还处在奴隶制下的生番迁出来开荒种地,那些世代相传的山大王,识相的迁到长安,不识好歹的那就也去西边戍边吧。

他的太子李跬也已经开始听政,有曾凡做榜样,这孩子倒是没有长歪,将他的做派学了个十足,即便不像他一样有开挂的脑袋,未来应该也不会是昏君。

内政方面,国家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亿,荒地也开垦的差不多了,曾凡尝试将过时的府兵制改为征兵和募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隋唐初期人少荒地多,府兵制更适应形势,现在人口增长了几倍,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没有安史之乱的刺激,兵役改革一直没有动力,但是问题不等于不存在,好在没有外忧内患,他的改革可以一步步来,不至于造成太大动荡。

世家大族盘踞一地根深蒂固,有家无国也是中央政权的隐患,他们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垄断科举仕途,也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亡唐的两大罪魁人物黄巢和朱温都是寒门子弟,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寒门子弟出头无望,世家大族只顾一己之私,众多原因致使中央权威尽丧,这才造成了五代十国的惨剧。

后世赵匡胤矫枉过正,过度崇文抑武,让堂堂汉族从此对北方游牧再无压制之力,一代不如一代,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曾凡也思考过,后世网络上也有不少争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摊丁入亩,改按人头收税为按照土地收税。x33

同时结合土地累进税制,从内部瓦解世家大族存在的基础,让他们主动分家析产,不能再大肆兼并土地,不能再隐匿人口,世家大族也就会慢慢的消亡了。

这些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他刚刚即位,时间多得是,先在新设立的湖南道,广南道实行,那边新开垦地广人稀,出了效果再全国推广。

另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就是教育科举,常年没有大规模战争,积累的粮食财富堆在仓库里是巨大的浪费,在各地郡府县设立官学,扩大受教育的民众规模,培养提拔寒门子弟。现在大唐的面积足够大,不缺地方安置人才。

在中央设立研究院,鼓励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医药各方面的研究发展,收集翻译大食波斯那边传过来的书籍文献,大唐现在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不缺乏人才,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给这些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