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选拔(2 / 3)

效的太阳能发电,比原先的最优材料效率提高了三倍多。还能很好的和她们的硅胶皮肤进行融合,非常符合她们使用。x33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种材料制造非常难,用扫描电镜配合改造后的最精细的3d打印设备,花了七十个小时,才制造出来芝麻粒大的一小片,这要是凑够改装一个机器人的用量,实验室这种效率要花费几十年时间,成本及更别提了,想要实用化,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另一种材料发电效率低了一半,只有百分之十五,优点是可以大批量制作,投资建立专门工厂的话,改装一个机器人材料成本需要两百万吧,仍然只能适用于少部分机器人,这么高的成本注定无法普及。

这种材料用于航空航天等对成本不敏感的特殊领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前途,最主要的是独一份的技术,可以卖很高的价格,收回一些成本。

武齐主要精力转向了新型太阳能发电材料,将两种材料的量产问题交给了几个表现突出的助手,同时她还安排了几个小组追踪最新的几种电池技术,实验室的人数由最初的五个人发展到了五十个人,同时研究十几个课题。

还不到一个月,曾凡最初许诺的一亿经费已经快花光了,不过这里面一半属于大楼的前期投资,剩下的才是用于实验室设备材料的花费。

当初承诺了钱不是问题,不能食言,曾凡又给她划拨了五亿的经费,能把钱花出去也是本事,不怕她花的多。

自从买下这个汽修厂后,曾凡宅在家里的时间变少了,感觉想做的事情多了起来。

在汽修厂能做的事情不多,后面的时间都泡到了机器人工厂,研究机器人的测试选拔流程,以及后面的工作分派,不能完全随机,那样很多有特长的机器人会被埋没,太浪费了。

哪怕是当保姆,一个思维活跃的机器人,去到爱玩好动的年轻人家里,也会比去照顾老人更合适,可能有更多发挥特长的机会。

并且机器人的工作分配并不是一次就完事,还有种种原因被退换回来的机器人,需要重新分配,这些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机器人更是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清晰,主观能动性更强,也更容易选拔出某一方面的人才。x33

让这些机器人到生产车间去熟悉各个流程,以他们为核心组建了机器人日常维护保养部门,以后以一定的时间周期,到各个雇佣出去的机器人工作地点做上门维护,考察他们的工作环境,看看是不是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