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试验(2 / 3)

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安装使用和维护比庞大的发电机组简单很多,太阳能发电也是地球卫星的普遍使用的能量获取方式。

以上两种算是主流的比较热门发电方式,武齐这次主要研究的则是一种冷门的方式:温差发电。

十九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此所谓“塞贝克效应”。

利用这个效应通过特殊材料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只有微小温差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应用,这就是温差发电的由来。

温差发电已被证明为性能可靠,维修少,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然而,这种优点多多,潜力巨大的发电技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效率太低。x33

目前温差发电最出名的应用就是宇宙深空探测中的核能电池,一枚硬币大小的放射性同位素热源,通过温差发电就能提供长达二十年以上的连续不断的电能。这项技术最早是前苏联开始应用,灯塔国后来居上,技术最先进,应用于他们国家的几乎所有深空探测之中。

近几十年来,材料科学取得了很大发展,很多新型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开发成功,温差发电技术很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

武齐现在进行的实验,就是对几种新型热电材料的验证,这里面既有其他人发表的最新成果,也有她的技术设想。

利用阿成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和算力优势,她已经预测出几十种最有可能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材料,找到那种效率最高的材料,和她们自身的硅胶皮肤结合,能将机器人自身芯片和电动机发热消耗的能量重新转换成电能存储起来,发电的同时还能降温,增强她们自身的续航时间,也能在机器人休息时,将外界的热量转换成电能,自动为身体进行充电。

如果这种材料转换效率足够高,机器人在一定温度的环境中,只靠这种温差发电就能长时间活动了。

怪不得武齐研究这么狂热,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灵丹妙药,有了这种能力,机器人即便去野外无人区,甚至在宇宙真空中,都能独立生存很长时间了。

“圆圆,你估计武齐的研究多长时间能成功。”曾凡站在停车场边上问道。

这里面的报废车,能利用的零部件都已经拆完了,剩下的车壳子都已经处理掉,十几个机器人正在平整场地,为接下来的施工做准备,武齐已经为这里设计了一栋地上七层,地下一层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