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一醉又何妨呢?(1 / 3)

柏林《焦点周刊》,从出租车上下来的赵山河,冲着还在蒙圈的韩婉妤招手道,“赶紧下车吧,尊敬的翻译官女士。”

拿着刚刚买到手里的大哥大,韩婉妤不知道赵山河到底想干什么?不过人家毕竟是老板,现在只能听话照做。

韩婉妤跟着赵山河找到《焦点周刊》的总编麦克森,然后赵山河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让韩婉妤翻译说想要在这里刊登广告,接着询问价格。

看到赵山河这张纸上写着,求购:冰箱流水线十条,洗衣机流水线十条,有意者电话联系,接着上边就是这个新买的大哥大号码。

韩婉妤没想到还有这种方式,不知道赵山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还是用流利德语和麦克森交流,听说是过来做广告的麦克森顿时喜形于色。

赶紧热情招呼到会议室,然后又是咖啡又是甜点的忙活不亦乐乎。

接着就针对版面、时间和价钱展开谈判,韩婉妤在这方面倒是精明强干得很。

按照赵山河的意思,首先给对方画饼,说目前只是刊登这条广告,不过以后合作愉快可以继续。

这就让麦克森非常高兴,想到能够同时购买20条生产线的公司,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

当时拍板就给出最优惠价,然后签订合同付款,最后握手离去。

麦克森想要抓住这个大客户,还邀请他们有机会喝咖啡,再深度洽谈后续业务合作事宜。

并且再三保证,刊登的广告效果肯定让他们满意,最后恭敬的礼送赵山河他们离去。

“婉妤,看到了吧,这就是社会体制的不同,**有些东西还是可以好好学习的,毕竟大家眼里主要是利益,我们作为客户就要享受这样尊享的待遇,毕竟我们是给对方送钱来的。”

看到跟在自己身后慢半步的韩婉妤,赵山河对这个翻译感觉很称职,在外交礼仪各方面无懈可击,只是有些思想意识还是需要做些调整。

这次也算是给她做个小培训吧?

“他们确实很热情,相比于我们国内的媒体,如果要去登广告还要请他们吃饭喝酒装大爷。”

韩婉妤这点倒是体会的相当深刻,国内广告才刚刚开始,很多媒体根本就没有开展这项任务。

想要登广告还要求爷爷告奶奶的找熟人,想起来都让人头大不已,毕竟报社算是体制中人,工资福利都是国家负担,平时绝对是旱涝保收。

谁也不想操这份闲心。

这几年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