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高,实在是高啊!(1 / 3)

“山哥,这些进口货怎么能卖这么便宜呀?咱们从羊城费这么大劲进的货,我有点想不通……”

“是啊,山哥,其实这些大彩电我到奉天那些商场都去看了,根本就没有我们的好,谁知道不光要彩电票,价格还要三千多块钱呢,17寸彩电我们标价才2880元,是不是卖的太便宜了?”

“老大,要不我去那些商场找他们谈,咱们可以把剩下的这些货卖给他们,这样就不用出去发传单了,看着这样的价格,我感觉真心疼啊。”

“老大,这几天您让我去那些国营商店做调查,你看我们的夏普双卡录音机音质多好啊?那些国营商店根本就没有咱们这么好的货,我要是去找他们谈,肯定他们都能乐的屁颠屁颠来提货。”

“……”

赵山河坐在门市部里,本来安排这些兄弟们出去发宣传单的,只是王才等人手里拿着这些宣传单,却没有了原来的风风火火,站在那发牢骚。

对于这些兄弟,赵山河从来不怀疑他们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停薪留职过来以后,每个人都像上紧的发条似的,不怕苦不怕累执行力特强。

现在他们对于这些家电产品的操作,相对比较熟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要说这次从郭炳昌那里拿的货,质量方面绝对没得说,最起码这些品牌在奉天市场根本就没有。

不过在前世就深耕家电市场的赵山河知道,当初自己拿着这些质量上乘的家电去找商店推销。

结果无一例外的遭遇到闭门羹。

对于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思想封闭的商场经营者,他们抱残守缺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经营理念。

那就是根据上边计划调配下来的商品,只要摆到店堂里就不愁卖不出去。

让他们私自出来进货,尽管价格更低,质量更好,可是大锅饭的思想让每个人都墨守成规。

毕竟作为国营商店不管是亏损还是盈利,都和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们每个月拿着那些固定工资,到了年底如果效益好的话还能分奖金。

剩下就算是赚了再多的钱,反正也进不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谁也没必要,为了公家的事去冒险。

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赵山河前世上门推销家电,遭受冷遇和拒绝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后来赵山河干脆就另辟蹊径,直接在京城开起了第一家电器经销部,主要就是做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