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遥远的旅途(2 / 10)

仅仅是钱的事,看到好笛子坏了,不管怎么样周彦都是要心疼的。

简单试了一下,周彦就开始正式吹了。

他吹的第一首是《永远同在》,这两天他正在改这首曲子的谱,也比较熟悉,就随手吹出来了。

《永远同在》这首曲子,用笛子独奏挺合适的,而且曲调悠扬、轻松,很契合眼前这惬意的景色。

余桦他们都听过《永远同在》,但竹笛独奏还是第一次听到,都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听着曲子,看着眼前的将军坨,史铁笙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雾散,云气空濛,竹笛中飘出去的音符,随着将军坨的山脊悠然浮动,让原本就很美的景色又增趣不少。

刚才余桦说眼前的景色缺了音乐,史铁笙还没有多大感觉,此刻竹笛声真正响起的时候,这种感觉忽然就生出来了。

音乐真是一样神奇的东西,它单独出现就足以表达情感,引起内心的共振,而它跟其他东西放在一起的时候,又总是能够产生美妙的反应。

田间劳作的村民们,平时很少能够听到丝竹之声,这会儿忽然听到悠扬的竹笛声,纷纷停下劳作,杵着锄头或者铁锹,看向周彦他们的方向。

他们村里其实也有音乐家,村西头有个老秀才,平时就爱拉个二胡。

老秀才不是真的秀才,只不过读了两年高中,在村里属于文化人,就得了个外号“老秀才”。

这老秀才的二胡也不是从小就会,只学了几年,通常也只会拉那么几首曲子,但在村民眼中,已经属于音乐家了。

至于竹笛,大多数村民只在电视上看过。

这里距离**直线距离也就三十多公里,但跟城里面完全是两个世界。

音乐还有一个神奇的点,就是包容性强,即便是寻常不怎么接触音乐的老百姓,听到周彦吹的曲子,同样能引起共鸣。

正在带人布置现场的吴子牛他们听到音乐声,也朝村东头看去,剧组不少人知道周彦是个音乐家,但没有多少人看过周彦的演奏,就连吴子牛也只在收录机里面听过磁带而已。

副导演徐志岩笑眯眯地说道,“你们有耳福了,能听到周指导的现场演奏,听说他的音乐会,一张票卖大几百块钱呢。”

葛悠说道,“可不是嘛,大清早,咱们就赚了几百大洋,听到这笛声,感觉整个人都舒坦起来。”

“去听音乐会还不算难得,因为有钱还是可以听的,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