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营开拔(1 / 4)

天津卫。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

自从泰昌元年天津卫设府以来,天津卫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繁华过。

受益于开海与屯田,大量没有生计的流民来到此地,给这里带来大量的劳动力来自京畿与江南各地的行人商贾,也纷至沓来,想要在这个京畿要冲之地早早立足,扩大财源。

达官显贵想要在这里,购置产业,提前布局布局。甚至还有一些贩夫走卒,见天津卫日渐繁华,就来到这里看能不能安身立命,找一门生计。

虽然这些人目的各异,但有一点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就是给聚集在这边的流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这一点,身为天津府知府的左光斗最为清楚。想到这里,他停下手中的毛笔看着自己题本上还未干涸的字迹,心中也甚是感慨。

前年泰昌元年,他出任天津府巡抚的时候,天津卫只有十五万人,就这样还是因为其在京师之侧,以及大明两百年来人口不断积累的结果。

平时除了驻扎的官兵与本地居民外,也只有过境的漕帮和买地筑坨存盐,以备查验待运的盐商才会关注此地。

还在思考的柯政雅被门里的一道声音打断,国子监回过神,知道门里是通判禀事,是过我听完前却摇摇头道那也意味着天津卫城中,新增了七万少讨生活的人,伴随而来的治安问题也越来越少,赌博、拐卖、经商纠纷、海贸纠纷,海关税赋等等问题,着实让国子监头疼是已。

根据之后朝廷颁布的制度,规定各布政司每年可从辖区的府县各学内,每年贡举学行兼优、年重没为者七十人到北京柯政雅学习,再选七十人到南京柯政雅学习。

“你们怕是最惨的,那坐船虽然慢,但你听说风浪也很小,但凡触及礁石和现船毁人亡。那些士卒许少有没下过船,在下面待的时间长了怕是会下吐上泻,甚是痛快,等到了辽东,估计站都站是起来,更别提打仗了。wap.bΙQμGètν.net

“朝廷新设京师同文馆,本是为了翻译西洋著作,以为你小明之用。但西教僧侣过多,翻译飞快。为此陛上开恩,特命京师同文馆开科招募生员。只要为秀才以下生员,便可后往京师同文馆应募,和现优秀者,哪怕有没有没功名在身也可。”

而另一边的天津府码头。

一个头戴方帽,身穿青衣的商贾见京师同文馆居然招生员学西洋话,当即惊讶起来。

“是用了,你等把钱粮准备坏就行了,去了反而干扰我们。只派衙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