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蒙古方略(2 / 5)

如他自己所言,博闻强识,过目不忘。

凡是他询问的问题,此人都从容回答,并且与书中内容分毫不差。

“你如此记忆力,不考科举真的可惜了。不过人各有志,事事也不能强求。

既然伱通过了本官的考验,本官也信守承诺,就不会让你下船,你就跟随我等前往西洋吧。”

见如此聪明之人,孙元化既是可惜又是喜爱。因此便按照承诺,让徐霞客跟自己留下来,跟自己一起出使西洋。

“多谢钦差大人。”

徐霞客一听居然同意了,立马躬身对其千恩万谢起来。孙元化倒是无所谓,摆摆手让其罢了。

“走吧,进船舱了,就不要打扰船工了。”

见事情已定,他说着就带着徐霞客、董方等人进了船舱,伴随着船主的招呼跟船工的号子,停泊在黄浦江口的这两艘福船也缓缓动了起来,借着信风朝西南驶去。

-----------------

孙元化离京的时候,就被朱由校嘱咐每到一地都要写信禀报,把当地情况以及风土人情一一道来。

只是随着孙元化越来越难,朱由校接到孙元化信件的时间也会越来越晚。

因此孙元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朱由校的御桌上。

所幸朱由校的注意力并不全在他那里,而是放到放到了贵州战事上。

“朱燮元在贵州筹备了这么久,果然没有让朕失望。现在水东宋氏被灭,振武军又在陆广县首战初胜,如此看来形势一片大好。”

乾清宫里,张维贤、沈灌等军机大臣拱手而立,而朱由校则坐在御座上,对着手中的一个题本高兴的点评起来。

“陛下所言甚是,我朝立国之初,贵州就有四大土司,现在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相继被灭,就只剩下水西安氏还在负隅顽抗,如果一切顺利,其剿灭指日可待。”

见皇帝心情不错,沈灌也躬身庆贺起来,但孙承宗却觉得现在高兴为时过早。

“陛下,这水西安氏整军备战多年,安邦彦也早有反意。现在我官军只是初胜,杀敌不过两千余人。

这对于水西安氏远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因为依臣之见,现在高兴为时过早了。

虽然北京距离贵州有千里之遥,但陛下完全可以下诏慰问、赏赐将士,这样既可大涨我军士气,也可显示陛下慰问将士,爱民如子之心。”

朱由校一听孙承宗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