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的暴利(2 / 4)

为何之前的皇帝都没有大规模铸造铜钱,难道仅仅是铜紧张嘛。

于是他便向叶向高详细询问起来。

叶向高本身就是商贾家族出身,对于经济之事也颇有了解,听到皇帝询问,当即拱手道:

“陛下,现在虽然算起来铜钱利润高,但这也是颇为圆满的情况下,就拿银铜比价来说。虽然现在朝廷银铜比价是一两银子兑一千文铜钱。

只是我朝自张太岳一条鞭法以来,一直采取银两征收赋税,民间对银子的需求极大。

所以银铜比价要视情况而定,有些地方是一比一千两百文,甚至最高有一比一千五百文。

这么算的话,铸钱虽有八成利润,但这只是最大利润了,一般少则五成,两成都有可能,视情况而定。”

朱由校闻言点点头,这么做就说的过去了。

不过五成和两成利润又如何,哪怕是有一成利润,自己都会大力印制铜钱。这种事情对于朝廷好,有利可图,对于百姓更是好的,缓解钱荒,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的话更是要做了。我看这银币跟铜币不仅有利于朝廷,更是有利于百姓,不仅要办,还要大张旗鼓的办。今日我们就商议个章程出来,把此事敲定。”

众人闻言并不意外,毕竟之前就已经商定好了,现在看来新币符合规格,那就推行倒也无妨,但是还有些问题需要跟皇帝敲定。

“陛下,这银币炼制倒也没有什么,只要把朝廷原本的银两逐渐熔铸成银币即可。以后朝廷俸禄、兵卒军饷一律用此就行,到时候定会通行天下。

但铜币确实较为麻烦,朝廷本来就缺铜,现在矿禁这才刚开,官矿的话也只有云南布政司在开采,所以想要获得铜矿有些困难,如果采购铜器熔铸成本又高,不划算。”

见孙承宗抛出自己的疑惑,朱由校倒不意外,他之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不过也想到了一些办法。

“朕之前就听说云南铜矿较多,自洪武年间便向朝廷输铜铸钱,只不过遭到神宗朝矿税使袭扰,致使现在有些混乱。

不过朕之前也翻书查阅之前典籍,发现我神宗初年在四川泸州设有官铜店,以汇聚云南、四川等长江上游省份生产的铜,以足额提供两京铸钱用铜。

朕看这个建议很好,可置官于泸州,以后云南、贵州、四川铜矿汇聚于泸州,随后在荆州、南京设置宝泉局,汇聚西南之铜于宝泉局铸造铜钱,由工部派专人前往负责铸钱。此两处当置一官,就在荆州主事,专董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