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对经济的设想(2 / 4)

需陆路才行。”

朱由校闻言摇摇头,这個速度太慢了。

但对这个结果他本就不抱有什么期望,于是又继续问道:

“那自海禁开了以后,来往天津、登莱等的船只多不多?关税可有增加?”

汪应蛟更是摸不着头脑,皇帝怎么突然问这个?不过这些数据,每月天津府与登莱府都会送过来,他自然是知道的,见状立刻拱手回答道:

“陛下,自去年开放海禁以来,虽然天津、登莱等的船只虽有,但多是渔船,出海多为了生计,主动做生意的较少。因此来往的海船中大都来自江南、福建、广州等地。

这些商船去年还较少,每月只有三四十艘,今天以来越发多了起来。

特别是天津卫,现在每月约有一百余艘海船进出港口,其他渔船不可胜数,每月关税都多达八千余两;登莱距离辽东、**、日本等地较近,每月的关税更多。”

朱由校听完不由地欣慰起来,显然对这个数字很是满意。

“看来不是没有船,只要政策一放开,想要做生意的人很多啊。前几天杨涟也曾给朕上题本,说在辽东盖州卫(营口)巡查的时候,就发现有江南的货船过来买卖毛皮,每月多达二十余艘,获利甚丰。

汪爱卿,你就说为何这些海船贸易利润这么大,那敢于出海做生意的为何大都来自江南呢?为何开放海禁以后,北方鲜有人愿意出海做生意,从天津府出发去辽东,不仅路途近,还利润甚厚。”

听到皇帝这般询问,汪应蛟想了一会,回复道:

“陛下,帐不能这么算。辽东有大利,此事尽人皆知。但北方海禁已久,现在虽然开放海禁,但百姓对于下海还是有畏惧之心。

一则出海买船费用甚大,普通人根本支撑不了,需要多方筹措才行。

二则海上缥缈无定,极容易迷失方向,触暗礁,遇海贼或者遇到暗流都是常有的事,只要遇其一,都是全船覆没,哪怕人侥幸能活命,在茫茫大洋上,根本找不到船只营救,只能葬身鱼腹,身死财消。

三则百姓对于朝廷政策还捉摸不透,唯恐朝廷再次实行海禁,因此还有畏惧心理。因此目前北方等地愿意主动出海的也只有登莱一地,这还是因山东大旱,许多人为了生计被迫出海。”

汪应蛟这一番话听得朱由校连连点头,原因归结起来也简单,就是三个词:没钱,不敢做,有风险。

所以接下来朱由校就要把这些人的顾虑解决掉,因为只有如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