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设府置县(2 / 5)

墩台而外,居民绝少,四望无烟,惟芦苇萧萧耳。

但如果辽泽只是简单的泛滥那也就罢了,但天灾致祸也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辽泽只在每年的夏季汛期出现。而从深秋季开始,雨季结束,沼泽干涸,辽泽就会慢慢萎缩直至消失,北边的察哈尔、内喀尔喀蒙古人就可以轻易突破边墙,成为辽东的心腹大患。

今日视察草滩村就是一个实证,杨涟越往深处视巡实情,就越发觉得辽泽问题不彻底根治,辽东不仅仅有军事威胁,农业生产也会被限制。

甚至可以说,辽泽问题是目前辽东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辽人生计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为要解决辽人人心问题,必须善待辽人,让其有所仰赖生计;但要其所有生计,就必须要行屯田,鼓励耕种;那鼓励耕种的前提就是要解决辽泽水患问题。

他之前也曾在江南任职,对于水患问题也是有过了解,经过这段时间的视察,他对于辽泽水患问题也有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办法,便是兴修水利。

只有兴修水利,疏通水道,修建堤坝,引水入田,就可以变废为宝,不仅可以把辽泽水患问题解决掉,也可以反哺田土,提高产量,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大明从开国到现在已有二百余年,辽东经营也有二百余年,难道之前辽东那么多巡抚、总督都没有想到这些吗?

这事杨涟也曾遍查经年以往档案,了解了不少情况,也看到了之前不少总督、巡抚也上过类似题本,亦或者下发过文书,要求地方兴修水利,但都收效甚微,基本上石沉大海,没有惊起一丝波澜,鲜有动静和成效。

他之前也对这个现象很是疑惑,难道安抚地方,接济民生,兴修水利不是地方长官的职责嘛。但经过他这段时间的实地走访,他也明白其中缘由了,问题就出在辽东都司上。

辽东都司全称是辽东都指挥使司,从指挥使司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辽东都司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民政、教育、钱粮,而在于军事。

所以辽东没有州县,只有各种军堡,卫所,各地官员也不是知府、知县,而是守备、参将等等,对于这些武将来说,军事守备的任务是第一位的,至于什么兴修水利,与民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等等都是其次。

在这种情况下,水利设施不完善也就能明白道理了,哪怕辽东都司最后实行了文官担任巡抚、总督制衡辽东,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在这种高强度军事体制的统治下,辽东百姓的生活自然跟关内百姓